楼主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作为一名旅行爱好者,个人觉得《徐霞客游记》是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全书六十余万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
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欢迎点赞评论,愿您运如神助,旅行愉快,本人会陆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谢谢关注!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朋友,曾经的美好藏在心里,能处成啥样就啥样吧!没有必要去纠结,没有必要去留恋,因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我以往是个热心肠的人,喜欢召集一些人和事。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最难忘的莫过于最苦最累时期的战友,新兵连时的战友我认为最为深刻。
在部队时曾在空军报发了一篇文章《梦回新兵连》,诉说着对新兵班长的思念,后很幸运的在微信圈碰到,于是有了联系新兵班战友的想法,八个人联系上了六个,还有两个没有联系上,按新兵连时的地址也写了信,没有找到。
生活在一个城市了还有三个,前年小聚了一下,三个来了两个,其中一个感觉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没有了当年的青春无暇,自己多少有点失望,从那以后,联系的也少了很多。
我认为也很正常,人的朋友圈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同,也就成了志不同道不谋的局面,曾经的恋人还有的形同陌路呢!看开些,必竟拥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邻居老王,他的儿子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外婆送他读书,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毕业就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又继续深造,后来被分配在广州一所大学任教,由于工作原因,2012年,将农村的父母接到广州,和他一起生活。
从此以后,他的一家和农村老家的乡亲们就很少来往,甚至失去了联系,老家的所有红白喜事,他既没参加,也没随礼,早在2015年的一天,他的母亲,突然觉得胃痛、胃胀,送到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被医院检查为胃癌晚期,不到一个月时间,因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按我们当地的规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棺材必须要停放在自己家里至少7~10天,以表示晚辈对逝去老人的尊重,我的这位邻居由于工作原因,将母亲的棺材,在家里只停放了两天时间,便按排下葬,下葬的当天中午,他准备了13桌酒席,将所有送葬的宾客,全部免费吃,不收任何份子钱。
万万没想到,计划13桌,最后上席的时候,勉强凑满了5桌,这5桌都是比较亲的家属、和亲戚,其余8桌便空无一人,他自己反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人讲究的是你来我往,平时村里红白喜事,他没时间,这一次就是免费的午餐,人家都不愿意参加。
他母亲下葬后,最近几年的清明节,他每年都开着小车陪着父亲,带着老婆和小孩从广州回家扫墓,并在农村住上1~2个晚上,和乡亲们、以及同龄人在一起聊聊天,拉一拉家常,碰到年纪大的老人,还塞给他们一百元红包。
以前,村里人总认为他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其实,在他心里常常牵挂家乡,听村干部说,早两年他个人出资好几万,打算将原来的村办小学,进行装修改造,用来做村办养老院,虽然他身份地位变了,但热爱家乡这颗心却永远没有变。
现在村里人对他,有了180度大转变,其实,农村人都比较纯朴、善良,憨厚、老实,讲究的是礼仪,大家居住在一起,就是一个缘分,遇上左邻右舍红白喜事,去帮帮忙,凑一个份子礼,也理所当然。
我隔壁的老王,家庭情况特殊,他是一个独生子,又远在广州教书,离家有500多公里,平时工作忙,很少与村里人联系,村里的大小红白喜事,他不知道,不参与也情有可原。
但每个村里,确实也有极个别不讲义气,一生不合群的人,村里红白喜事从不沾边,我们村就有这么一位出了名的“铁公鸡”,他父亲共两兄弟,父母早已去世,叔叔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
十年前,他父母去世的时候,同村的人都自愿给他家里帮忙,每家每户还凑了一份礼,参加他父母的丧礼,如今,父母去世,他和老婆儿子留在农村,也不外出打工,村里红白喜事,他从来不沾边,也不出份子钱。
他叔叔在保险公司上班,婶婶在外带孙子,没时间回村里,村里的红白喜事,每次都叫他这个侄儿去替代,可是,他侄儿只给叔叔代替去吃酒席,自己从来舍不得出“份子钱”,这种“铁公鸡”,很快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转眼到了2019年,家里建了一层平房,也打算摆几桌酒席庆祝一番,结果只坐了两桌,全是亲戚,其余三桌空无一人,村里人无一登门,他的岳父问他的女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他女儿在父亲的盘问下,终于说了实情,这时候才知道,女婿在村里,就是这么一个吝啬鬼。
为人处世,应该以礼相待,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敬你一丈,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农村和乡亲们保持密切的关系,红白喜事最好要参加,该出的份子钱还得出,这样有利于大家和平共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
1、装大辈。给这个夹菜,给那个夹菜,你怎么知道人家喜不喜欢吃那个菜?
2、瞎扒拉。夹菜的时候,在菜碟里面瞎扒拉,挑来挑去,筷子上的口水全染到上面了,让其他人咋吃?
3、多吃多占。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夹很多放到自己的碗里,别人一口都尝不到。
4、喷口水。饭桌上嗓门很大,口水到处乱喷,菜上全是你的口水,别人怎么吃得下去?
5、上手抓。有些菜用筷子夹的时候不方便,直接上手抓,你的手干不干净?别人可能嫌弃的就不吃了。
6、未吃先打包。找借口说道“我给家里XX(小孩子)带点吃”,把大家还没动筷子的菜先打包一些,谁家还没有个小孩子?
7、别人夹菜他转桌。别人正在夹菜的时候他就开始转桌,弄得别人夹也不是,不夹也不是,很尴尬。
8、敲桌子。看到没有自己喜欢吃的菜的时候就开始用筷子敲桌子,好像要饭的叫花子一样,吵闹且烦躁。
9、不用公筷。有些时候明明是有公筷的,他非得用自己的筷子,搞特殊化。
10、公共餐具私用。饭桌上汤碗里面都会有公勺,是大家用来舀汤的,可他却用公勺喝汤,喝完又放回汤碗里,弄得大家都没法喝。
11、吧唧嘴。吃饭的时候嘴里有响动是正常的,可有些人故意吧唧嘴,吧唧吧唧完,然后说一句“嗯,好吃。”
12、点评菜。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评饭桌上的各种菜,然后还询问别人“是不是,是不是呀?”
13、随意加菜。别人请客的时候,他自己想吃那一个菜就直接给服务员说菜名,让加菜,搞得好像是他请客一样。
14、自己不喜欢吃的不让点。不可能一桌子菜全是你喜欢吃的,东家肯定要照顾到所有人,又不是宴请你一个人。
15、硬劝酒。自己不喝酒非劝着别人喝,或者是自己想喝,硬劝着别人和他一起喝。
16、骂厨子。每吃一个菜就说这个菜没有哪里哪里的好吃,东家能选择这里请客,肯定是认为这里的好吃,用得着你多嘴?
17、乱混菜。看着这个菜快吃完了就倒在别的盘子里,和其他的菜混到一起,这难道不串味吗?
18、摇桌子。饭桌上摇桌子的不仅是小孩,有些成年人不怎么怎么回事,也喜欢摇桌子。
19、喧宾夺主。饭桌上主动招呼别的客人,让吃好喝好,搞得好像他是东家一样。
20、耍酒疯。有些人在饭桌上就喝醉了,而且还耍酒疯,弄得大家心情都不好。
21、说荤段子。饭桌上有男有女,有长辈也有小辈,在这个场合说荤段子不合时宜,大家脸上都挂不住。
22、乱说话。饭桌上说一些令人都很尴尬的话题,或者说一些让东家不开心的事,人家请你吃饭不是让你调侃人家的。
23、容易生气。饭桌上有些人特别容易生气,一点不如意就甩脸子,弄得东家脸上很难看。
24、耍手机。饭桌上菜来了就吃,吃完了就耍手机,一句话也不说,那你来干什么来了?躺在家里耍手机不香嘛?
25、看视频放外音。饭桌上自己看视频也就罢了,还放外音,声音特别大,你拿饭桌当你家卧室呢吗?
26、带自己的朋友。饭桌上最忌讳的就是朋友带朋友,别人请你吃饭,不是请你的朋友吃饭,你要搞清楚这个理。
27、无故迟到。大家都到了就差你一个,而你却因为睡过头而来的迟了,你怎么那么难请?
28、不辞而别。有些人饭桌上吃着吃着就不见人了,一打电话原来是自己已经走了,这就有点不地道了吧?最起码你知会一声,让大家知道你去哪里了。
29、脱衣服。饭桌上如果全是同性,那你脱衣服到无伤大雅,可有时候有异性,你脱得光溜溜的,多难看?
30、抽烟。饭桌上抽烟很正常,但最好不要当着女性的面抽烟,毕竟烟味并不好闻。
31、脱鞋。尤其是夏天,有些人就喜欢拖鞋,你难道不知道你的脚很臭吗?还让不让别人吃饭了?
32、装死。饭桌上有些人一直板着个脸,一句话不说,大家招你惹你了?还是绑架着你来吃饭了?
33、顺东西。有些人太不开眼了,吃完饭走的时候顺走饭桌上的餐具,还得让请客的赔钱,真的无语。
34、不约束自己的小孩。有些人在饭桌上不约束自己的小孩,任凭小孩闹腾,弄得一桌子都没心情吃饭。
35、充好人。有小孩子把东西弄到了别人的身上,他立马说道,“没事,没事,小孩子没注意”,感情不是倒在你身上,你当然没事!
36、不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饭桌上随意点菜,完全不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
37、不尊重主家。别人都停下来听主家说话,唯独他吸溜吸溜地吃饭。
38、毛手毛脚。饭桌上有些人毛手毛脚的,不是打碟子就是弄坏茶杯子,真是无语到家。
39、显摆。饭桌上显摆自己在哪里哪里吃过饭,哪里的饭多好吃,和这里根本没有可比性,既然这么说,那你还来干嘛?
40、动手动脚。在饭桌上动手硬给别人灌酒,或者拉扯异性。
41、桌子上狼藉一片。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把骨头或者卫生纸弄一桌子,别人看着都没有食欲了。
42、打喷嚏不遮掩。饭桌上打喷嚏不知道用物件遮掩,喷得到处都是。
43、冲着饭桌剔牙。剔牙的时候冲着饭桌,谁知道牙渍飞到哪里去了。
44、换菜碟。自己想吃的菜离得比较远,就拿自己面前不想吃的菜去换过来,你不喜欢吃的难道别人就喜欢吃?
45、衣袖掉菜碟里。饭桌上有些人站起来夹菜的时候,比较邋遢,衣袖都掉到别的菜碟里面了,还让人咋吃呢?
46、别人敬酒他坐着。有些人的屁股比较沉,别人站起来给他敬酒的时候,他却四平八稳地坐着。
47、打听别人隐私。饭桌上见到自己不认识的人,就刨根问底。
48、骚然异性。饭桌上有漂亮的异性的时候,一个劲和人家搭讪。
49、没有尊卑。一副自己老大天老二的模样,对长辈也是不让座、不倒茶。
50、抢着买单。别人都说好了请客吃饭,你抢着买单,几个意思?
上海作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非常优秀的。
在抗击疫情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非凡的手段。精准疫情防控,真的是做到了不扰民。
但是优秀不代表他不会碰到问题,碰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才是真的有本事。
一、上海30多小时还不能出结果是因为核酸检测量太大了
就像上下班高峰,拥堵的马路一样,只有那么几条道路,却一下子涌进那么多的车子,当然不堪重负啦!
工作人员每天做那么多份样本,然后要去送检,也都是人来操作的。
二、得到的支援不多
这次疫情在全国遍地开花,真的已经把大家的精力和资源耗尽了。以前疫情是单点发生,比如只有一个城市有,其他城市都是好好的,那他旁边的城市还可以伸出援手,来帮帮忙,派点医务人员,快递些防疫物资。
这次上海周边的城市也基本沦陷了,大家都自顾不暇,忙着灭自己的火呢。
三、报告系统超负荷
之前苏州的核酸结果查询系统就出过一次问题,整整一个上午,大家都查不了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
因为这个系统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这么大的使用量,当时的解决方法就是马上升级系统,加硬件。到了当天下午,大家又能顺畅的查询核酸检测结果了。
查不到结果有可能是报告系统录入和展示的一种卡顿现象,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总结
看了张文宏老师的微博,我觉得大家要有信心。这次的病毒传染性强,但是毒性相对降低了很多。而且接种过疫苗的话,都能有效降低重症的几率。
如果从上面三点分析的话,这个查核酸结果慢的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
苏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查以来,进行到了第5次,基本就是被检人员上午做核酸,下午就能拿到报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