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摄影中的大光比,有二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一个是中灰渐变滤镜,一个是包围曝光。
什么时候使用GND中灰渐变滤镜方便呢?日出日落的时候天地光比很大,很难实现均衡的曝光。如果这个时候地平线,或者水平线方向上没有突兀的物体,那就是使用GND滤镜最好的时机。
大家可以轻松的看出来 ,使用滤镜的那部分,天空的层次和细节要丰富很多。通过一片滤镜,平衡了天地之间的光比。
我们再来看包围曝光。很多情况下,在大光比的情况下,天地之间还有突兀的物体,比如远山。如果使用滤镜,就会把山都压黑了。那我们就在前期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图片,后期来合成一个曝光均衡的图片。
我前期拍摄了这样的三张图片,不同的曝光,记录了不同的细节。一般大家可以按照拍三张,每张照片分别差2EV来拍摄。我这一组就是。当然,要用raw格式拍摄啊。
将三张图片载入到Photoshop ACR中,全选,然后点击“合并到HDR”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电脑帮你直接曝光合成之后的效果。很不错了。
我们继续在这个图片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微调,局部曝光和局部颜色的精细化调整。
最终完成的作品如下,是不是曝光均衡,色彩完美?
前期和后期都很重要,滤镜和包围曝光,也都是我经常使用的拍摄技巧。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飞侠头条号。
包围曝光一般应用于前景太暗天空太亮的大光比场景,无论怎么设置拍摄效果都不理想,不是天空过曝就是地上黑乎乎一片,又或者是房间里比较暗,窗外太亮,这些状况都是因为光比出现了问题。由于最亮的高光区和没有光线的暗部相差太大,超出了正常范围所导致的,摄影师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平衡高低光线,达到光比例的协调。
1、包围曝光设定方式
多数高级相机,都带有自动包围曝光的功能,摄影师可以选择自动包围曝光的登记和数量。如±1档或±2档的包围曝光。
包围曝光是初学者在复杂光线环境下获得有效曝光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我们拍摄复杂环境的时候,由于周围环境光线落差较大,我们使用包围曝光的方法进行拍摄。在同一环境下,我们设定为相同的光圈,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改变曝光量。
包围曝光拍摄的三张照片
包围曝光是对付复杂光线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让光圈保持不变。因为光圈的改变会引起景深的变化,会导致画面效果不一致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光圈值的固定,通过快门速度来调节曝光。
2、包围曝光后期合成
. 在photoshop里:文件---自动---合并到HDR...。从浏览里打开包围曝光模式拍的三张图片,确定。OK。继续细化调整结束得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
全黑的背景图有两种拍摄方法。
第一种是拍摄物背后加黑色吸光绒布,你对着主体点测光,低感光度,配合快门和光圈,就会得到这样的照片。也可以半自动,a档,点测光,小光圈(这时候快门速度会变慢,如果没有三脚架,尽量在60分之一以上,不然会糊掉)低感光度。
第二种不需要黑色绒布,只要保证拍摄主体的背景亮度低于主体就行,参数和之前差不多。
1、拿出佳能6d2相机,按机身的快捷键Q键,进入曝光设置,6d2是触屏相机,可以直接用手去点击操作。
2、我们点进去曝光那里,我们这时看到指针是在中间的,我们拨动波轮,往左或者往右进行设置,我们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
3、这时我们发现下面多了一行,有正的有负的,这里显示的就是三张不同曝光程度的照片,我们单张拍摄的时候,按三下是三张不同的照片,如果连拍模式,按一下就出现3张照片。
4、我们往右拖动波轮,我们发现中间的空隙变大,也就是说相邻的曝光增大。
5、我们转动屏幕附近的那个波轮,可以移动曝光的坐标点,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
6、进入到菜单栏,在第四个我们我们选一个曝光那里,我们可以设置包围曝光拍摄数量和包围曝光顺序。
7、完成。
有雾的天气,摄影怎么拍“雾气”?
好天气可遇不可求,生活中或者旅行中,总能碰见大雾天。与大多数人嫌弃雾天不同,对于喜欢拍照的人,却喜欢尝试在被大家嫌弃的“雾天”,拍出别样的“意境美”。
▲由浓转淡的云雾将树林遮挡得若隐若现,表现出唯美的意境,同时,侧逆光下层次感、空间感得到很好地体现。
其实,雾天,不仅帮我们“遮丑献美”、“留白”,还能增添“若隐若现”的朦胧意境美,以及轻盈飘逸,极富有韵律感的“动态美”。
▲雾产生的留白,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长时间曝光,使云雾看起来有动感。
当然,想在“雾天”拍出意境美,还是要掌握拍摄方法。这里为大家总结了5个简单易操作的拍摄技巧,希望对于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1、场景的选择
在拍摄之前,可以思考一下在哪里进行取景。可以攀高一点的地方再拍下来吧,因为有些浓雾是会凝聚在较低区域,例如水面和山谷,所以建筑物、高山之类,可能会表现的如“腾云驾雾”,美景也。
▲清晰的近景与远处的雾气形成对比,从而将雾气的虚幻与飘渺很好的表达出来。
▲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作为背景,会让你的摄影作品更有辨识度。
如果上不了高楼大厦、高山的话, 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树林间隙、路、电线杆等,利用它们的远-近/大-小/清晰-模糊关系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
▲在森林里面,会有意外的朦胧光束效果。
▲利用路的远近、清晰模糊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
2、巧选角度
雾有浓淡之分,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拍摄题材:大雾拍小片,薄雾拍大片。
淡雾、小雾、流动的雾可拍摄山水、风光等大场景的题材。
▲雾中山林若隐若现,有丰富的层次感和透视空间。
大雾、浓雾可拍摄近景为主的风光片和一些小品题材。
▲模糊的远景与近处的渔船形成对比。
雾中是由空气中凝结在一起的小水滴形成的,在顺光和顶光下,雾气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容易导致画面苍白、色泽较差且没有质感。而借助逆光、侧逆光来拍摄,更能表现画面的透视感和层次感,画面中光与影的效果能呈现出一种更飘渺的意境。
▲逆光或侧逆光还可以使画面远处的景物呈现剪影效果,使画面有空间感。
3、对比让雾气更梦幻
浓雾中的景物多呈灰暗色调,虽然掩盖了杂乱的背景,但也使得画面显得沉闷、灰暗,且由于手机镜头的感光元件小导致画面噪点多、不清晰,因此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前景,借清晰前景(近景)通过虚实对比,以其明确造型和厚重色彩,从而加强画面的力度。
▲远山虽然还是不清晰,但有了前景的点缀,原来感觉模糊的画面,看上去反到很朦胧,多了一种意境美。
由于在雾中,中景和远景往往相当模糊而细节较差,相对清晰的前景往往成为视觉中心点,需要具有一定美观性,同时还能和整个画面的雾气“留白”形成足够高的对比。可以考虑选择暗色调(或剪影化)的前景,和高调的雾气形成明暗对比,如造型优美者更佳(如树枝的剪影);也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的景物充当前景(可以通过后期调色强化色彩)。
▲这种利用清晰前景的拍法,非常适合雾天拍摄,帮助我们拍出清晰画面,营造朦胧意境。
通常可以选择造型好的树枝、有特色的建筑、深色剪影的小舟等,这些有份量的深色部位常常是成败的关键,注意画面多“留白”,营造意境,同时避免画面占比过大。
▲拍摄雾景时,将清晰的景物纳入画面,与雾气形成虚实对比,更显出雾气的飘渺与梦幻。
▲极简的雾景,让人从视觉到心灵都感受到宁静。
此外,较短的曝光会让雾气更有质感,而较长的曝光会让它看起来更加地顺滑。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中,可以尝试尝试不同的快门,看一看哪一种才是最符合这个场景的。
▲长时间曝光,使云雾看起来更加顺滑。
TIPS:有时候长时间曝光出来的雾气看着非常地凌乱,这就可能会失去你想要的一致的线条感。
4、“塑造”层次感
雾天拍摄时,因为杂乱元素减少,更容易突出主体,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问题——画面很“平”,即我们常说的缺乏层次感、立体感,真实感与美感大打折扣。
▲画面很“平”,观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无处安放”和思想上的“茫然无措”。
由于雾气对光的强烈散射效果,使雾气中的景物具有明显的空间透视效果,越远处的景物看上去越模糊,如果在构图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就能够使画面具有更明显的层次。因为雾气属于亮度较高的景物,因此画面中存在暗调景物并与雾气相互交融时,就能够使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和对比。
▲清晨利用逆光拍摄雾气,阳光将雾气染成了黄色,烘托出梦幻般的画面氛围,使画面更具有感染力。
▲在逆光下,利用剪影作为前景作为陪衬,将远处的雾气衬托得更加飘渺、神秘。
拍摄时首先选择逆光时进行拍摄,其次应该在构图时利用远景来衬托前景和中景,利用光线造成的前景、中景、远景间不同的色调对比,营造层次感。
5、后期
雾景作品前期的曝光准确性相当重要,因为中远景的清晰度和反差层次一般较低,如果后期过度调整往往会导致画质下降严重,出现颗粒感和色彩断层,因此应多留意拍摄时的曝光准确性。
在夕阳时分,使用“阴影”白平衡可以让画面变得更暖。
▲调整白平衡得到蓝紫色的画面效果,浓郁的色彩更好渲染静谧的画面感。
▲雾景一般色彩饱和度较低,处理成黑白片后常常可以使色调更单纯,更富有表现力。
还可以在雾景作品中刻意加入粗颗粒,达到苍茫、浑朴的意境。
▲画面中刻意加入颗粒感,以达到苍茫、浑朴的意境。
雾生万象,雾变百态,单纯里隐藏着丰富,又能化平凡为奇美。以上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换一种方式和思路去拍雾天,相信会有新的收获。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想了解更多摄影技巧,欢迎关注【墨染印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