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儒家思想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尤其全面细致,不仅有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足够宽度,还有2000多年历史的深度。不仅在大处影响整个国家民族,更在生活的细微处影响着每个人。
下面,我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的结果(集体人格)、儒家文化的根本主张(君子之道)三方面进行阐述,抛砖引玉的介绍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文化一切文化的最终点都会沉淀为集体人格。――荣格
我们知道,集体人格是指一个集体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其中,生命格调指的是精神价值,行为规范针对的是生活范畴。所以反推过来,可以把文化解释为一个集体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和具有共同默契的精神价值,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集体人格。
中国文化就是由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观形成的集体人格。例如,伦理道德、诗词歌赋等属于精神价值;粤菜、鲁菜、中医中药等就是生活方式的范畴。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和独特的文化标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集体人格,比如美国的牛仔,英国的绅士,日本的浪人等等。这些集体人格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质、不可模仿的文化标签,是民族不可动摇的根基之一。
那么,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是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是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上个世纪,我们有一位伟大的作家通过对中国文化严厉的剖析和对当时社会仔细的观察,塑造出两个具有“国民性”的象征体――阿Q~孔乙己。这两个形象无疑是负面的,而先生正是通过对这两个负面形象的批判、大声的《呐喊》,来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来提升中国的集体人格。
事实上,两千年前孔子和他代表的儒家思想就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理想的中国人的形象――“君子”。
“君子”作为一种人格雏形在儒家之前就已经存在,通过儒家的选择、阐述、提升,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最后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也是儒家文化得以延绵不绝的原因之一。
这种理想性人格在通过儒家设计产生之后,中国文化的亮点都向着它集中、融合,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核心。
儒家文化的根本主张儒家文化提出了许多主张,比如:“仁”、“义”、“孝”、“治国,平天下”等等。在这主张背后,有一个根本性的主张――要大家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儒家所有的主张,包括“仁义礼智信”都包含在“君子之道”的论述当中。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儒家文化认为君子应该:怀德,成人之美,周而不比,坦荡荡,中庸,有礼,不器,知耻。
君子怀德――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德”,主要是指利人、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儒家认为“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这句话通俗的说来就是做一个好人、品德高尚的人、以公共利益为先的人。
君子成人之美――促成别人的好事,没有完成的尽量完成,没有开始的马上开始。这是一种非常大气的积极行为,其可以把握的标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对于“与人为善”来说,成人之美积极主动的因素更多。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普遍待人,不偏袒徇私。这句话是讲述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当中,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对这方面更进一步的论述。
君子坦荡荡――心底干净,无所愧疚,无所畏惧。这是对君子整体气貌最精辟的总结。
君子中庸――“中庸”不是平庸,而是一种为了可持续进步而进行主动性的、非极端性的一种选择。“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君子有礼――“礼”是君子身体力行传播品德的渠道,是品德修养由内而外的表现形式和行为规范。
君子不器――“器”可以理解为器具,在这里有主动和被动俩方面的意思。不要被别人当做器具,不要把自己当做器具。因为器具是没有思想的。
君子知耻――这句话是为君子的人格设置一个道德底线。“知耻近乎勇”在中国流传千年。
总结如下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所设计的君子之道体现和贴合了大部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观,这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文化,最后的成果就是成为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在于:通过树立统一的精神价值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he开头ji尾的成语?
答案是和衷共济。
【成语】: 和衷共济
【拼音】: hé zhōng gòng jì
【解释】: 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举例造句】: 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拼音代码】: hzgj
如何用和你一起走天涯这七个字做一首藏头诗?
一、七 律 藏 头《天 道 夭 人 诗 为 鞭》
藏 头 “ 和 你 一 起 走 天 涯 ”
和凤共鸣桐荫残,走歌趁酒醉诗眠。
你情喜怪违心苦,天意夭杰遁世寒。
一角栖身撑晚岁,涯边亡命渡流年。
起伏辗转终诗笔,默著流芳万古篇。
☞(此藏头难为七律,需遣词技艺方
能造作,此诗联中有些是字面对仗)
二、藏头自度曲《天涯令》同命天涯
藏 头 “ 和 你 一 起 走 天 涯 ”
和君亡四海,你生比月。
一世圆缺已定,起落何心铁?
走酒千愁身死外,天坑终共穴。
涯角魂、岁岁清明朝故阙。
☞此为自制词牌词谱之自度曲,双调
仄韵小令。上下阙各两韵,每句领藏
一字,顿号不算断一句。词谱如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与和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将相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故事介绍: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和的组词5个?
和字组词,例如:
舒和 [ shū hé ]1.抒发阳和之气。 2.舒缓和顺。 3.舒适。 4.乐曲名。
和调 [ hé diào ]1.调和。 2.指调味。 3.和睦;使和睦。
和清 [ hé qīng ]温和清朗。
弘和 [ hóng hé ]宽宏和善。
和罗 [ hé luó ]1.香名。 2.排列匀称。
和景 [ hé jǐng ]1.春天宜人的景色。 2.特指春天某种景色。
纯和 [ chún hé ]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
全和 [ quán hé ]谓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