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从宏观空间表象上看似乎相似,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径相庭,十二星座各不相同,银河系之外的星系更是眼花缭乱!
借助哈勃望远镜我们观测到宇宙星系五彩斑斓,暗云涌动,有些濒临死亡,有些如出生襁褓的婴儿!总之目前为止观测到的宇宙可以说就像地球70亿人类,没有两个完全一样,说到这可能给我们有所启发:宇宙可能真如套娃理论,一层大宇宙和内层小宇宙本质一样,只是体量不同罢了!好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题主的问题这样回答看合适不:宇宙中的星系物质各不相同,但是这仅占宇宙质量不到30%!而其他看不见摸不着的质量占到宇宙总质量的70%!于是科学家就推测其他看不见摸不着的有可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如果从这角度来看宇宙似乎更相似!整个宇宙物质星系并不是主要依靠万有引力存在,而是由暗能量孕育宇宙万物,万有引力只不过表面现象!
毕竟我们喜欢拿实际观察到的称之为真理,但是这恰恰是唯心主义者的拿手好戏,以此信誓旦旦的从唯物主义理论逻辑出发认为万有引力是宇宙真理!想想哥白尼是怎么被执行火刑的?
我们目前已知宇宙的真理也只是目前观测到的自认为是真理,如果有第二个“哥白尼”出现是否会被火刑呢?我想现在是文明社会,至少不会处死,但是可能会埋没终生!看看达芬奇和特斯拉,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先驱者!
下面我们回到太阳系看看:八大行星组成元素各不相同,有宇宙之仙境的地球,有气态组成的木星,有硫酸组成的金星等等!每个星球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走进微观世界看看:原子层面成为这个宇宙物质的基本元素(考虑到原子层面以下不能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故以原子为最小元素),原子以下有电子,质子,原子核等等!但是这是零件,就好像我们人体中五脏六腑无五官四肢是组成人体的部分,但是这些部分独立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结束语:宏观层面略有不同,微观层面基本相同,至少目前为止看来是这样,你觉得呢?
谢谢诚邀,专门上百科查了一下资料。
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宇宙几乎是由暗能量、暗物质与原有物质组成。其他的成分为电磁波(约占0.005-0.01%)与反物质。宇宙中所产生的电磁波总量,在过去20亿年中减少了一半。 原有物质包含了原子、恒星、星系与生命,在宇宙中只占有全部成分的4.9%[6]。现存的原有物质总密度非常低,约为每立方公分4.5 × 10−31公克,相当于每4立方公尺只有1个质子。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目前尚未知晓。暗物质是一种目前尚未被侦测的神秘物质型态,占宇宙全部成分的26.8%。暗能量是真空中的能量,也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在全部宇宙成分中占68.3%
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与其包含的内容物所构成的统一体[8][9][10][11];它包含了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际空间、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质与能量,宇指空间,宙指时间。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其距离大约为93 × 109光年(28.5 × 109秒差距)[2],最大为27,160百万秒差距;而整个宇宙的大小可能为无限大,但未有定论[12]。物理理论的发展与对宇宙的观察,引领著人类进行宇宙构成与演化的推论。 宇宙中每一圆盘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星系” 根据历史记载,人类曾经提出宇宙学、天体演化学与科学模型(英语:scientific modelling解释人们对于宇宙的观察。最早的理论为地心说,由古希腊哲学家与印度哲学家所提出数世纪以来,逐渐精确的天文观察,引领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阳系为主的日心说,以及经约翰内斯·克卜勒改良的椭圆轨道模型;最终艾萨克·牛顿的重力定律解释了前述的理论。后来观察方法逐渐改良,引领人类意识到太阳系位于数十亿恒星所形成的星系,称为银河系;随后更发现,银河系只是众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范围上,人们假定星系的分布平均(英语:Homogeneity (physics)),且各星系在各个方向之间的距离皆相同,这代表著宇宙既没有边缘,也没有所谓的中心。透过星系分布与谱线的观察,产生了许多现代物理宇宙学的理论。20世纪前期,人们发现到星系具有系统性的红移现象,表明宇宙正在膨胀;借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察。最后,1990年代后期的观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率正在加快[16],显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胀,称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数质量则以一种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称做暗物质。 目前有各种假说正竞相描述著宇宙的终极命运。物理学家与哲学家仍不确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许多人拒绝推测与怀疑大爆炸之前的状态是否可侦测。目前也存在各种多重宇宙的说法,其中部分科学家认为可能存在著与现今宇宙相似的众多宇宙,而现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个人做了一个估算。
首先为什么宇宙这么大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外星人呢,咱们先估算一下银河系里有多少星球能够有多少文明,生命得有能量来源,意味着要有恒星,银河系里恒星有四千亿颗,其中有三分之一恒星系有行星,每个恒星系就有两颗行星适合生命诞生,乘一下就会发现,有三千亿颗,这些行星产生生命分子不难,几十亿年时间诞生生命概率在30%左右,这样银河系里出现过生命的行星大约一千亿颗,还要发展出智慧,经多方估算,约百分之一的概率,那就有十亿颗行星有过文明,这样算下来银河系里的文明多的很,平均距离就200光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发现外星人,因为实在很远!
给外星人发信号400年一个来回,射电技术才几十年时间,所以现在没发现外星人纯粹是因为人类太年轻了,再等几百年可能就有了。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科学界对宇宙的共识是,宇宙是静态并永恒存在的。虽然有一些质疑(例如:奥伯斯悖论),但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图:宇宙就像是膨胀气球的表面,距离越远的星系分开速度越快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因斯坦场方程。但爱因斯坦用场方程计算宇宙时发现,宇宙居然不是静止的,它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缩。于是它就在方程中加了一个常数(宇宙常数,下式红色圈中)来平衡宇宙的坍缩。
10年以后,天文学家哈勃测量了河外星系后发现,大多数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去远去的速度正比于离地球的距离。这个比值就是哈勃常数:
其中,v 是由红移现象测得的星系远离速率,H0是哈勃常数,D是星系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虽然当时测得的数据非常不准确,但数据证实了宇宙并不是静态的。爱因斯坦获知了哈勃的工作成果后,非常爽快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宇宙常数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实际上这并不是他最大的错误,不承认哥本哈根诠释才是)。
至此,宇宙大爆炸模型被发现。哈勃常数关系到宇宙的年龄。在理论上,宇宙年龄不应该大于哈勃常数的倒数。在随后的近100年里,科学家不断的去测量哈勃常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宇宙的膨胀不是匀速的,而是在加速中。
加速膨胀的宇宙让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奇怪,能量从哪里来的?但后来发现的暗能量解释了这一切,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但通过观测发现,暗能量和暗物质占了宇宙的68.3%和26.8%,普通物质只有区区4.9%。
现在发展起来的ΛCDM模型是当前能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宇宙加速膨胀现象合理解释的最简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形状和最终命运取决于物质密度ΩM以及暗能量密度ΩΛ。
图:纵坐标是星系间的距离,横坐标是时间
如果宇宙的密度超过了临界密度,宇宙的几何形状应该是封闭,宇宙会收缩。而等于或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是平直的或呈马鞍形,宇宙就是开放的,它也会无限膨胀下去。
如果这个模型是正确的,目前测到的宇宙曲率接近平坦,膨胀速度则在加速,宇宙空间的膨胀或许是无限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城市的发展历程。
起初,城市产生于交通要道。
任何一条古代商路的节点或驿站,都是城市的雏形,形成了最早的商业空间。
后来,就进入了城市的街区经济时代。
无论是开放的城市还是城堡型城市,城市内部还是以商业的街区经济为主。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那繁华无比的大唐西市,就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城市商业空间。
再后来,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使得城市的功能服务于工业,但是服务于城市以及区域市场的空间功能还是表现为街区经济。
可以说,街区经济与城市的结合几乎贯穿了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到现在仍然是城市空间功能和结构的重要组成。
到近现代,城市商业空间为适应商业经济而进入立体化发展时代。
从百货大楼到购物中心再到商业综合体,城市的商业空间开始从平面的街区经济向立体化的空间发展,一座大楼可以集中容纳商业经济的各种要素,甚至变成了立体街区,所有与商业经济有关的消费形式,在商业综合体都可以集中地展现出来。
近一二十年,在全国蓬勃兴起的商业综合体加地产模式就是立体商业空间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随着房地产加商业综合体的城市发展模式迅速覆盖全国,同时,竞相复制立体化的商业综合体模式,造成了恶性竞争,使得供给出现了严重过剩;还有,在有限的空间内,忽视了人口规模的实际需求,导致商业综合体和房地产同时出现过剩危机。
面对这种危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城市商业空间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无现金支付引发的商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商业形式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快递、外卖在城市的广泛普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迅速推广,都是得益于城市商业空间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原因在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大幅度地降低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成本。
对于经营者来说,没有了城市中心区高昂的店铺租赁成本和商业综合体的租赁成本,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的压力。特别是生产者和小规模的供应商可以通过互联网直销,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消费者,中间环节减少的同时,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而且带给消费者最便宜的价格。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大尺度的城市规划空间和传统发展模式下,城市出行越来越不方便,城市治理过于严苛,城市包容性变差;对于街区经济所谓的整治和商品市场的疏解,拉长了消费者出行的距离,也增加了消费时间。而互联网经济正好对城市发展的不足进行了补充。现在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购物的需求,不仅降低了购物的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还免去了外出购物的劳累。这种消费模式的变化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中心区传统的商业空间,例如一些著名的商场关闭的速度在加快,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在竞争中也面临着倒闭。
因此,传统城市空间的商业格局需要适应上述新的消费形式,进行如下调整:
更注重群体体验式消费产品与服务的经营,以而带动人群走进来,比如多扶持引入家庭互动娱乐,游戏,文化,体育类商家。
更关注工作周期,针对下班时间段及节假日消费特征布局消费商品。互联网经济时代,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已经把此前传统的消费行为改到了工作时间通过线上电商完成了,毕竟大多数人的时间都在工作,在工作时间去“买”东西,又没有被明令禁止。所以,互联网经济时代,此前需要在传统商业空间进行的消费都通过鼠标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消费,传统的城市商业空间需要通过对人们随机需求,紧迫需求,实地体验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布局,从而抢占这些用户仅有的消费需求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