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否认即将倒闭,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趋势?
实体经济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需要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结合,这也是实体店进入新零售的最好方式。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今社会,人们的创业思维存在很大的误区。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被称为“虚拟经济”,实体店创业被称为“实体经济”。
事实上,互联网更像是“知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技能,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同根同源的,它们依赖于不同商品和消费者的“买卖”过程,并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模式而生存。
如今的实体店需要适应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巨变”,这已经模糊了“电子商务”创业与“实体”创业的界限。
过去,没有实体店我们就不能购物。商店商户需要进入商店市场和步行街赚取利润。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物,你可以比较三家商店,这大大增加了便利性,实体店变得岌岌可危。
功能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
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为什么中兴联想这些大企业销量却会被小米?
对啊,国企(我什么都没说)
创业公司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求生存。我感觉主要是从虽然这些企业有很好的资本积累,却没有及时的跟上互联网的脚步,没有互联网思维,这是被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超越的原因。
当时代发展,小米靠性价比去杀出一条血路时,中华酷联似乎还在和移动运营商做合约机,后来华为渐渐重视手机业务,并且推出荣耀去专门做互联网,算是成功的一个。而剩下三家主要还是在各种手机店里,里边各种品牌,或者手机大卖场出售,再就是做运营商定制机。
我想 主要是品牌没有打出来,想想这三家,没有一个让人记住的手机系列。从产品型号上混乱。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为时已晚。联想在2015年推出zuk,那会确实有点小轰动,其实2015年已经是红海,IUNI 大可乐等手机已经开始倒闭,那一年,新的手机厂商能有名气的,也是乐视,但是乐视纯粹靠赔钱,自然不靠谱。
而zuk第二年的产品创新乏力,加上联想高层一直变动,自然会死。酷派挖了刘江峰(一手打造荣耀的),也是拼性价比,和乐视合作,也是失败了。中兴走的高端,推出天机系列,蜜汁审美去推商务人士,但是在营销上华为早就占了优势,在系统安全上360开始推的Q系列凭借360的招牌自然占有优势。
而OV则更有趣,他们一开始就是做音乐手机,拍照手机,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这很切合消费者的口味。当中酷联还在各种小手机店和某某某大卖场里有一个小柜台时,OV早就占领了二三线以及更多线的手机店,并且把自家的LOGO放了上去,塑造品牌。谈到联想,一般想到的是电脑。很多人都不知道moto被联想收购,说明这几家品牌塑造的很差。
当然还有其他技巧,比如OV都是英文字母,开始还找韩星代言,不知道还以为是外国牌子。宣传和代言也是重点,而小米的粉丝营销更是强,中酷联很少有维护粉丝的想法,或者说没有粉丝。
什么是粉丝,40岁以上的人,或者说70后,他们只有品牌意识,没有粉丝意识,所以华为的品牌宣传抓住了他们。而年轻人则是能被粉丝营销抓住,或者被流量明星抓住。
最后就是安全感,为什么要选大品牌,潜意识中,外国牌子肯定不会差,满大街都是广告的也不会差。而小手机店,小柜台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没得。
最近奶粉又出事了吗?
最近奶粉又出事了,十二年前,三鹿奶粉因为添加三聚氰胺让很多婴儿成了大头娃娃,十二年后,大头娃娃事件再次出现。和12年前一样,这次同样是因为假奶粉。
湖南省最近出现了两起大头娃娃事件,确切的说是三起大头娃娃事件,这些大头娃娃背后有着同样的原因。
十年后的大头娃娃事件仍然和奶粉有关今日,湖南省的郴州永兴县的5名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出现了发育迟缓、额头突触、湿疹不断,甚至孩子不断的用手去拍打自己的头。家长们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之后被医生告知,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缺乏维生素D,孩子们被诊断为佝偻病。
孩子怎么会营养不良,现在的家长都是给孩子最好的,通过仔细询问,医生发现这些家长的孩子们都喝了同一款奶粉,家长们经过沟通之后发现,这家奶粉大家也是在同一家母婴店买的。原来这些孩子因为身体过敏都被医生建议要喝氨基酸奶粉。氨基酸奶粉是针对过敏宝宝的特殊奶粉。
这些孩子喝的奶粉叫“倍氨敏”,这些家长是在永兴县最大的母婴店里购买的,当时购买的时候销售员推荐买的。当家长看到瓶身上的“固体饮料”心存质疑的时候,促销员说这是牛奶的另一个名称。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特殊奶粉,倍氨敏只是一种蛋白粉,除了国家对蛋白质有特殊要求之外,其它营养是不能和奶粉相比较的,正是因为营养不够,所以导致了这些宝宝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
无独有偶,这样的把特殊分当奶粉的时间原来在湖南并不是第一次。甚至在去年就已经出现。
在今年的3月30日,就有家长联名在“问政湖南”发表联名信《郴州“大头娃娃”父母们联名请求政府处理郴州假奶粉事件》,这些家长称孩子在2019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大头娃娃,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在郴州儿童医院求医,被医生推销奶粉“舒儿呔”所致。
这款“舒儿呔”同样不是特殊分,并不是奶粉,只是这次事件更诡异,这些家长写明是儿童医院的医生用处方开出来的。
如果说“倍尔敏”是无良商家为了利益驱使,那么“舒尔呔”就更恐怖,这背后不仅有利益驱使,更有着一条灰色利益链,某些医生使用的“舒尔呔”公司提供的处方签和宣传单,让很多家长误以为“舒尔呔”就是正规奶粉。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两件事情被曝光之后,有家长在妈妈群里揭发湖南省长沙市知名儿科诊把配方粉当奶粉开给孩子。
有位长沙的妈妈把这件事情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后,有朋友给自己留言,自己的孩子就曾经吃过特殊粉,同样是医生开的。这位妈妈说孩子6个月的时候,她去了某知名诊所看了王某某医生。为什么看这位医生呢?因为她曾是某知名三甲医院儿科专家,当时在三甲医院期间,家长口碑都非常好。当时医生就给孩子推荐了“倍氨敏”特殊粉,因为这位妈妈的孩子吃了两个月没有效果,这位妈妈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给孩子换了大品牌的特殊配方奶粉。
在妈妈群里,很多妈妈开始进行维权,因为很多妈妈在这个诊所买过“倍氨敏”特殊粉。
如果说十二年前的三聚氰胺 事件是因为家长无知,那么十二年后的大头娃娃事件,就是高知家长同样上当受骗,因为很多孩子吃配方粉是医生用处方开的,甚至这些妈妈们说到的知名儿科医生。
商家利用家长对医生的信任,让很多高学历家长深信不疑。这比十二年前的大头娃娃事件让人感到更害怕。
奶粉再次出事家长购买奶粉容易忽视这些问题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健康成长。在这次的“假奶粉”事件中,家长更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怎样才能避免让自己上当。
在妈妈群里,那位妈妈发现孩子喝了两个月的特殊粉之后过敏症状并没有减少,还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比如脸色蜡黄,孩子抵抗力下降,这位妈妈迅速更换了奶粉品牌,才让宝宝幸免营养不良。
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挑选奶粉呢?
以大品牌为主。大品牌的奶粉因为具有品牌价值,一旦出现危机,对于企业是致命的,所以很多大品牌相对出事的概率会降低;另外大品牌的销售量以及销售渠道很多,所以在医院的特殊渠道里,可以投入的宣传费用反而会比较少。
查看奶粉的配方表。奶粉的营养列表中会标明营养成分,相反固体饮料中的营养成分非常的单一。
医生的话不可全信,父母要有自己的判断。不管是知名医生还是新手医生,作为父母需要学习育儿知识,这样自己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旦有质疑,可以通过询问、查资料进一步验证。
学会观察孩子的状态。孩子的身体其实就是最好的语言。即使是奶粉也有适合和不适合,一旦奶粉不适合孩子的身体是会“讲话”的,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
最近一次奶粉出事是这些洋品牌2019年的10月24日,自德国、荷兰、法国的药店和超市的16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德国版有3款、荷兰版有3款、法国版有2款,涉及雀巢、诺优能、herobaby、佳丽雅、悠蓝、宝怡乐等品牌。有8款检测出了芳香烃矿物油,含量在0.5mg/kg—3.0mg/kg之间,这一污染程度暂不会引发任何急性疾病症状。
2013年,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关于《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科学观点》的评估报告显示:芳香烃类矿物油具有潜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可通过人体的表皮渗透到血液中,并在体内积累,会导致各种细胞丧失正常功能。
所以说对于孩子喝的奶粉,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国外品牌,最好可以多和妈妈群里有经验的妈妈们聊天,也可以多尝试几个品牌,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奶粉。
诺基亚为何宁可逐渐走向没落也不采用Android系统?
细思极恐!曾经我也很惋惜诺基亚品牌的没落。但是时间证明了,技术远比手机品牌更有发展空间,利润更高。
因为,与其苟且,不如重生,何况诺基亚这样的体量,根本谈不上重生。
与其去研究前途渺茫的手机操作系统,还不如投入精力专注于技术的研究。
其实相同的例子可以参考IBM的转型,正所谓一流的企业指定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诺基亚公司凭借手中的3万多项专利,其中在美国拥有1.6万+件专利,在欧洲拥有近2万+专利。
仅仅是4G LTE标准必要专利,诺基亚在全球业界的比重占到了19%。
所以,所有的4G手机制造商都绕不开诺基亚的专利授权。
而这个授权费用到底多少钱?厂家是不会提供的,我们只能从诺基亚打官司索赔,可以基本了解到。
诺基亚凭借收取巨额的专利授权,每年收入可达到上千亿元,占到总收入的20%以上。1、苹果的20亿美元赔偿
2011年,苹果和诺基亚在专利侵权纠纷上达成全面和解。
最终,苹果一次性向诺基亚支付约4.2亿欧元的赔偿金,并且,苹果将在每季度末再根据销量向诺基亚支付9500 万欧元以上的专利授权费。
结果,2016年年底合同到期后,苹果以钱太多不愿意给钱。结果很简单,这次苹果又赔了20亿美元。
2、三星的苦谁也不说
2016年1月,三星和诺基亚终于了握手言和。结果是三星向诺基亚一次性支付数亿美元的费用,以后每年的专利授权费从过去的1亿欧元上调到了3亿欧元。
3、国内手机厂商的授权费
当然,逃不过的是国内那么多手机厂家,这些厂家向诺基亚到底给多少钱没人知道。
例如2017年,华为和诺基亚签订协议,预计未来几年华为向诺基亚支付数以亿计的专利费用。
真正的博弈在5G诺基亚一直是通讯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和设备提供商,在5G技术方面也丝毫不差。
例如诺基亚在7月份,宣布了在5G技术上新的突破,这个技术只需要通过软件升级就能让4G基站升级到5G。
这对任何一家生产5G通讯设备的公司来说,都不是好的消息。因为这样的纯技术升级,无疑将移动运营商牢牢捆绑在了诺基亚的身上。
综上所述,我个人感觉,对于这种轻制造,重技术研发公司,才是未来科技公司发展的方向。
所以,诺基亚当年依然砍掉了日益衰败的手机业务,而选择了如IBM公司一样的技术研发。
阿里巴巴入股大润发是为了进入实体销售吗?
从新零售概念提出后,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商超皆开始线上线下结合发展。对于阿里而言,线上阿里已经占据国内网络零售5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京东掌握约25%,阿里优势明显。然而京东从一开始就走自建物流仓储,自营产品的重资产模式,线下实力雄厚。而阿里在这方面有些薄弱。
2014 年起阿里战略投资银泰,并于2015年全面启动对线下实体收购,搭建阿里零售生态圈。先后投资苏宁、参股三江、与百联合作入股联华18%股权、战略投资新华都。但是这些零售商要么自有门店少,多是租用门店;要么是地域性,门店分布在少数几个城市,对于阿里新零售战略的帮助效果不大。
阿里宣布入股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则是一步好棋。截至2016年末,高鑫零售共有446家大卖场,其中31%为自有物业门店。而苏宁云商1510多家店面中,自有物业29家,占比不足2%。通过高鑫零售,阿里可以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线下网络。
阿里持续布局线下充分反应出,新零售时期通过金融杠杆收购是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效率最高且收效最明显的方式,线下渠道因占据优质商圈而具备天然客流优势,为线上充分引流,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不只是阿里,国内的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积极的布局线下商超,阿里系和腾讯系在线下超市行业已经形成了两强对峙。阿里系: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高鑫零售,腾讯系:永辉超市、步步高、中百集团、红旗连锁、家乐福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