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阿訇,什么时间结婚最好

伏羲号

微信公众阿訇,怎样可以瘦臀部和大腿?

感谢邀请,首先,想要瘦大腿和臀部,我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瘦脸方法(ID:shoulianfangfa),因为这里不但能独家定制你的瘦脸方案,让大脸变小脸,轻松瘦出小V脸,还能了解到很多的减肥信息,对于瘦大腿和臀部有很大的帮助!

微信公众阿訇,什么时间结婚最好

其次,我推荐一套减肥操,坚持练,对于你瘦下来非常有用。

动作一,侧腰平衡动作要领:身体侧躺,然后左手和双脚支撑起身体,接着收腹保持身体的静态平衡,维持这个姿势十秒秒后再放松,重复做十五次,然后再换另外一侧同样做十五次。动作二,上体卷腹动作要领:首先身体平躺,并将双手放在耳侧,双腿上举交叉成剪刀状。然后颈部放松,腹部用力,卷腹,抬起头和颈,姿势如上图,并保持十秒钟后放松。重复此动作十五次。动作三,坐姿屈膝动作要领,首先身体呈坐姿,且用双臂撑在身体两侧,同时肩部放松。然后双腿并拢,再吸气,屈膝拉向腹部,他与此同时吐气收紧腹部。动作要缓慢,重复做十五次即可。动作四,夹腰肌训练动作要领,首先身体直立站阿訇,然后用爆发力向上提右膝,并在收紧腹部的同时向外呼气。此动作重复做十五个,然后换另外一只腿做,一只腿各做两次即可。动作五,下腹练习动作要领,首先身体直立站好,然后用爆发力向上抬左腿,并在收紧腹部的同时向外呼气。此动作重复做十五个,然后换另外一只腿做,一只腿各做两次即可。动作六,下体卷腹动作要领:首先身体平躺在地上,并把双手放在体侧,与此同时头、颈、肩以及背要保持不动,然后双腿上举,并利用下肢的力量卷腹,姿势如上图,要维持十秒钟,最后再放松,重复做次动作十五个。动作七,交叉踢腿动作要领,首先坐在地上,并且将双臂稍向后支撑在身体两侧,同时肩部放松。然后双腿交替伸直和回勾,如上图,注意动作要缓慢。重复此动作十五次即可。动作八,屈膝侧移动作要领,首先身体站立,将双腿分开,然后屈膝,并要保持下肢稳定,接着就以腰部的力量带动上身左右移动,如上图,左右移动十五次即可。动作九,侧腰伸展动作要领,首先身体站好,然后双腿分开并屈膝,接着用左手手臂带动上身向右侧弯曲,并抻拉侧腰。重复此动作十五次,再换另外一侧来做,一边做两次即可。

同时,还想要瘦脸的你,一定要关注微信公众号:瘦脸方法(ID:shoulianfangfa),独家定制你的瘦脸方案,让大脸变小脸,轻松瘦出小V脸!

你会出于感恩嫁给娶一个不爱的人吗?

因为感恩而娶一个不爱的人。我认为是因人而异,人生勿勿转眼即失,即然感恩于她说明对方,也是一个善良忠厚闲慧之人,也是她家人的言传身教的结果,这世上没有无源无故的爱,虽然你不爱她你可以有二种选择,用其它方法报以挑李,也可以留段时间相处观察,人的感情除颜值外,也是在相互接触交流中得到升华。

爱情这东西有一见钟情的、有从小青梅竹马的、有在共同学习和工作交流中产生的等多种形式,关健还是一句话,人与人之间贵在交流,日子久了他(她)们恳定会生出爱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呢,也真有因为感恩而爱上某个人的,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孤儿,从小受过远房亲戚的关爱,成人后当兵提干,后来为了报答亲,戚便娶了亲戚的女儿,虽说文化程度及地位不同,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彼此了解也有共同的语言。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报恩还有很多方法,你即然在一段相处的时间内觉得没有共同语言,那么告诉你爱情和婚姻不是勉强而来的,不能靠感恩和回报而久远,最好的爱情和婚姻是因为爱。所以说感恩娶一个不爱的人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关健是取决于自身随缘。

欢迎友友!在评论区留言。诚真感谢!

宁夏银川有哪些景点?

西夏城

西夏城旧称“横城堡”,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市,银川黄河大桥附近,距银川仅8公里,原为明代一座屯兵营,是明清河东八景之一“横城古渡”的旧址,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康熙亲征葛尔丹就在此渡河。

游西夏皇城、赏西夏乐舞、品西夏美宴、观黄河落日……城墙外还是一片现代文明景致,穿过城门便进入了800年前的“西夏皇城”,厚厚的城墙完全隔绝了尘世的喧嚣,高高的角楼使人心中一下子产生了莫名的敬畏。尤其是当夕阳撒在由厚厚砖土构筑的城墙上时,只要稍微闭上眼睛,就仿佛时空倒置,李元昊,唐卡,西藏佛经,佛画,这些神秘符号,便迅速闪过脑海。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电影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狩猎、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清真大寺

位于兴庆区玉皇阁南街,是银川市区内最大的清真寺,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由阅海、鸣翠湖2部分组成。阅海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西北,距市中心3公里,总面积2100公顷。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2002年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的重视支持下,规划和实施了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阅海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建成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生态监测站、宁夏暨银川首家鸟类环志站、瞭望塔等。阅海由艾依河连通并补水,从市区北京路码头(亲水大街西侧陶然水岸)乘船即可到达阅海。 鸣翠湖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部,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公顷。鸣翠湖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及科普教育价值。2000年起,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高度重视鸣翠湖生态保护,科学规划和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调控水位、恢复植被等措施,使鸣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为银川市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建成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生态监测站、瞭望塔等管护设施,在瞭望塔展出鸟类图片。鸣翠湖分为南湖、北湖二部分,南湖为鸟类保护区,北湖开展了湿地生态旅游,开辟了十大景点,湖边的水车是标志性建筑。

银川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宝湖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东靠唐徕渠,南临宝湖路,北到铁路线,西到正源街。总面积82.6公顷,其中湖泊面积39.2公顷,绿地面积36.5公顷。宝湖是银川城内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城市湖泊,湖水最深处2.2米左右,平均水深1.4米左右。宝湖湿地公园于2003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宝湖公园主要功能区包括四部分,即湿地生态区:保护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文化公园区:依托唐徕古渠等历史文化遗迹,结合湿地文化,进行湿地生态宣传教育,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休闲健身区:为群众提供攀岩、垂钓、奕棋、休闲等休闲、健身活动场所;管理服务区:管理办公室、商业服务点,环保卫生间和小型停车场等公用设施。2007年1月,国家建设部批准建立"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已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站等。

金水园

金水园旅游区位于灵武市,面临黄河,背靠毛乌素沙地。园内存黄河游船、摩托艇、内湖划船、沙滩运动场、沙浴场赛马、汽车摩托车越野等娱乐项目,世界沙滩排球比赛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水洞沟遗址

位于灵武市境内,银青高速北侧,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考古资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这座1919年由比利时人肯特发现的遗址,迄今已有3万年的历史。在这里发现了野驴、犀牛、羚羊、牛、猪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1.1万多件。“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承天寺塔

俗称西塔,位于兴庆区进宁南街。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西夏时期,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它与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区)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圣地。这座外观13层、内11层的砖楼阁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风吹来,塔铃叮当,愈显出禅院的幽静。

宁夏博物馆

原设在承天寺内,设有宁夏革命史陈列、西夏历史陈列、贺兰山岩画展、回族民俗展等。其本身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和改建受到严格限制,其占地面积仅7400平方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旧的宁夏博物馆因其空间狭小,不仅让很多“没有位置”的文物失去了展出机会,更让旧馆的观众接待能力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对旧馆改建限制严格,很多现代化的设备不便安装,对文物的维护和保存有很大影响。新建成的宁夏博物馆占地3万多平方米,日接待游客能力大约在2000人次左右。新馆是严格按照现代博物馆的标准施工的,硬件达到国内一流标准。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宁夏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更加侧重对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将永久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展品众多,国宝亮相。为了迎接自治区50大庆,全面展现宁夏历史风貌,宁夏博物馆不仅拿出了“压箱底”的众多文物,还从外地“请”来了一批与宁夏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最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博物馆将展出以“鎏金铜牛”为代表的6件国宝级文物,而以前因为种种原因与参观者难见一面的众多文物和新近出土的部分文物,都将在宁夏博物馆新馆开放的同时“闪亮登场”。据悉,此次预计展出文物4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6件,国家一级文物100多件。可谓“量”多“质”足。

到村口故意把车往田坎下开?

给友友们讲一个山里农村故事。

有一首歌叫《记住乡愁》,“乡愁是思念故土牵挂亲人的歌,乡愁是烙在心灵深处割舍不断的绳索,乡愁是你也是我留在家乡的快乐……”小山村往年这些事,是我的乡愁,我要把它永远记忆,留在心底。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居住了十五年,对村子的一些事情,现在还记忆犹新。

小山村座落在东西山之间的东山坡上。东山栽满了松树、栗树;西山栽种了松树、杂树,都已经成林成材,黑压压一片。村前有几块农田,农田与西山之间淌着一条河流,终年流水不断。

夏天下大雨山洪暴发时,河水陡涨,如脱缰之马,一泻十多里,奔腾到黄栗树水库。平时,河流的水清澈透明,涓涓细流,浅水的地方,河底的鹅卵石看得清楚,有红色、白色的,还有桔黄色的。村里人在河流中间用几块大石板搭了漫水桥,不发洪水时,每天都有妇女或老年人蹲在或坐在漫水桥上淘米、洗菜、浣衣,引来了阵阵白鲦张着嘴游来游去,吃漏在水里的碎米、菜叶等食料,如果把淘米蓝放在水中张着,还能捞几条白鲦回家腌制晒干蒸蒸吃。悠长的河埂畈下边,密密匝匝地长出了蓼子草、蒿草、白茅草、芦苇之类的水草,人走在埂上,时不时地惊起一两只白鹭、鹌鹑或野鸭子扑楞楞地飞出去,把你吓得一跳。

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有忙不完的农活。春天,忙备耕,整农田,育小秧,栽早秧,种棉花,点花生;夏天,割小麦,插大秧,栽山芋,薅秧草,锄旱田,防病虫;秋天,收稻谷,起花生,摘棉花,挖山芋,种小麦,耕田地;冬天,修塘坝,挑山土,压田地,积肥料,搓草绳,备烧草。

小山村的农田不多,很零散,分布在一个大山洼(狼头洼)、门前冲(河流边)和三叉河上边,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只能人工侍弄,不能机械化作业。而且比较贫瘠,土壤里还有碎砂石。

割麦插秧,弯腰撅屁股,“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山村的农民,习以为常,再苦再累,没有怨言,生活过的照样甜甜蜜蜜。

割麦腰最疼,我有亲身体会。有一年麦收季节的一个星期天,我替母亲上工割麦,猫弓着腰,左手抓着麦杆,右手用镰刀去割,几把麦子割下来,顿感腰酸腿疼,汗流浃背,浑身难受。又怕落后于左右的女人们,就强忍着,使出浑身力气。谁知忙中添乱,一不小心,把手给割破了,鲜血直流。丈夫赶忙用手帕包扎好,“你怎么这样不小心?歇一会再割吧。”哪能呢!“轻伤不下火线”嘛。于是,我坚持到中午吃饭。以后一连几天,我的腰还疼。

插秧和割麦差不多,都是弯腰的农活,不光腰酸腿疼,赤脚在水里,还冷冰冰的,而且水里还有蚂蝗,一不注意,它就叮在你的小腿肚上吸血。山里的农田,泥土中夹有砂石。插秧时,人们一字排列开来,左手拿着秧把,用右手三根指头,迅速地从左手秧把中剔下几株秧苗往水中插,手指被砂石杠的生疼,甚至被尖石戳破流血,全然不顾。

秋天,稻子成熟了,小山村的村民们,把它当作金子一样珍贵,全力以赴收割,不让浪费。这也是一种艰苦而喜悦的劳动。狼头洼的冲田,是小山村稻子的主产地。每年秋季,首先把这里的稻子抢收归仓。

天刚鱼肚白,山中、田埂上的茅草还顶着浓密的露珠,女人们就拿着镰刀下田了,把割下来的稻把子,一捆一捆地扎好放在稻茬上,约莫半个小时,男人们就扛着扁担来了,将捆扎好的稻把子抱起来放在兜底的绳子上码起来,用劲勒紧,将扁担两头插进两跺稻把的绳子下面,用肩挑着从田里慢慢地上到田埂,再从田埂慢慢地走到山跟前,顺着山脚通向山脊的一条小路,一步一哼地往上走去,翻过山脊,再一步一哼地下到山脚边的大路,才能放快脚步,挑到村子场基上,让老人们抖开,铺在太阳下面晒。

一担稻把子一百多斤重压在身上,还要翻山越岭走两三里路,中间还不能歇息,哪个男人不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啊!体质弱的人,是干不动这种重活的。到下晚西,一个年龄大的男人拉来一条牯牛,套上石滚,在铺开的稻把上来来回回地滚动碾压,直到把稻谷碾下来,全村人才把稻草抖开放在场基边缘,第二天叉开让太阳晒。

晒干后,码成草堆,作为冬天牛饲料。打下来的稻谷,还有水分,用板掀推成尖椎形的稻谷堆,从锅堂里掏来清灰,在上面写上字,派两个男人在旁边打草铺睡觉看守,等到第二天早上,队长派几个老人把稻谷铺开让太阳晒,一天晒不干,就晒两天或三天,直到晒干归仓为止。

秋收结束后,村里派几个“牛把式”把稻茬田耕翻过来,让土壤在冬天冷冻增肥。这是一种技术活,不会驾驭耕牛的,牛是不会听你指挥的。有一年,我回家见到父亲带几个壮年男人在耕田

只见他扶犁甩鞭,空中“噼拍”一响,牛拉着犁往前飞快地走去,稻茬土块在犁头后面快速地翻滚,一犁压一犁整齐地倒在一边,不一会功夫,一块稻茬田就被耕翻过来。

记工分是一项关系到各家各户利益的重要工作。纯朴的农民,那时参加集体劳动,最在乎的就是自己挣多少工分。他们一心一意搞生产,白天上工劳动,晚上记工分。工分值都是大家事先评的,男劳动力干一天10分工;女劳动力干一天8分工。干半天减半。每家发一个工分本,天天晚上集中在我家,给村里会计把一天劳动所得的工分记上。

会计记过后,人们还不放心,叫他把每家累计所得的工分再念一遍,生怕漏记。年终分红,根据各家所得工分进行累计,与分配的口粮相比较。工分值高于所分配口粮价格的,为应得红利;低于口粮价格的,为透支。透支户当场把钱交给村里,村里再分给得钱户。

耕牛是小山村重要的生产资料,犁田耙地全靠耕牛。记得当时村里有5条耕牛,专人饲养。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年一头耕牛腿跌断不能耕地了。怎么办?村里决定杀掉分给各家。分剩下的骨头骨脑和杂碎,在阿訇刘奶奶家煮了一大锅,村里再到公社供销社打一塑料桶(5升容量)山芋干酒,叫每家每户派一个人在一起会餐。

这天晚上,我正好在家,就去参加。我到阿訇刘奶奶家时,已经是一大桌子人围在一起吃喝,怪热闹的。我坐上桌子后,看着一大盆的牛肉,冒着热气腾腾的膻腥味,乡亲们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滋有味,觉得很香。到底好吃不好吃?我不敢伸筷子,羞羞答答的。坐在我左右两旁的玉珍二姐和大大(妻的婶子)连忙催促说:“你吃呀,男子汉怎么就象大姑娘似的?来,我们干一杯!”。这时,我勉强动起筷子,陪每个长辈和同辈喝了两杯酒,有些晕晕糊糊,便下桌回家了。

晚上睡觉时,我丈夫跟说了阿訇刘奶奶杀牛时的情景:她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讲的是什么。牛的四只腿被几个男人用绳子捆绑住,动弹不得,阿訇刘奶奶手拿明晃晃的长尖刀要刺向牛喉咙时,牛眼睁的滴溜溜圆,泪水直流,看着都觉得可怜。

讲到阿訇刘奶奶,我得交待一下。那年她已经84岁,是管坝回族的阿訇,只有她才有杀牛资格。刘奶奶并不是小山村的板脚户,是随她的儿子刘老师下放一起来到小山村住的。她的儿子原是县城一所小学的教师,很有才华,17岁就当了教师,还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山村的板脚户都没有什么文化,自刘老师来到村里后,每年过大年家家都要请他写对联。写对联的场所,就设在我的岳母家。十几户人家的大门、后门、房门、窗户、锅灶、猪圈、鸡笼等等,都要贴的,够刘老师写一上午,还不能懈怠。

为了感谢刘老师为全村人家写对联,母亲早就忙活起来,准备肉、鱼、鸡、鸭几个好菜,请刘老师在家中吃饭,当然还要请几个人陪同喝酒。结婚后,这项差事便落在我的肩上了。为了表现自己,我使出了在单位写标语、出专栏的劲头,信笔涂鸦地替各家各户写了草、行、隶等不同字体的对联,博得了乡亲们的夸赞。

冬天,小山村的父老乡亲也不闲着,天晴下田干活,下雨下雪就在家里干事。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捶杆草。秋天收割的糯稻草,一把一把理整齐,在稍头用几根稻草扎紧,叉在太阳底下晒干,收到村里仓库码起来,雨雪天便拿出来分给男人捶熟搓成绳子,备作村里拴牛、套犁耙、系箩框等用。

捶杆草一般是3个人,一个人逮着扎紧的一捆生杆草,放在大石头上,另两个人一人一把木制榔头,轮流捶。逮杆草的人要将杆草翻的不停,让捶杆草的人有重点地先捶草根部,再捶草中间,后捶草稍,直至一捆杆草捶熟(柔软),没有夹生草为止。然后就集中在我家一边聊天一边搓绳。

手搓出的绳子只是毛坯绳,必须拧在一起,才有劲。“拧成一股绳”的成语,恐怕就是根据老百姓这种工作方法编造出来的。搓的毛坯绳子,一头拴在树干上,一头接在竹筒和硬树料做的摇把上,一男人使劲地甩摇,直到把毛坯绳子摇成有劲道,另一男人手捉绳子中间,摇绳的男人拽着不让其打疙瘩,到拴在树上那头,两人相对,互相配合,劲往一处使,共同把毛坯绳子绞织在一起,成了两股绳。如果想搞粗一点的三股、四股绳子,再把两股、三股的绳子如此地摇,如此地绞织,专门用于拖犁拉耙。

小山村那时候文娱生活比较贫乏,不象现在文化生活丰富,有电视、有电影、有电脑、有手机。不过,小山村的乡亲们也有他们自娱自乐的方式,那就是在冬天晚上,全村人都聚集在我家,听典荣说大鼓书。典荣也是后来落户小山村的,年龄大我两岁。据说他是在肥东老家跟一个资深师傅学的大鼓书,在当地还小有名气。他说的大鼓书,我听后,觉得很有韵味。

一冬下来,他说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情节动人,声音洪亮,阴阳顿挫,张弛有度,到关键时,“且听下回分解,”不说了,急得人们鼓起掌来,满屋喝彩声,“再说一段嘛。”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接着又说了一段,直到深更半夜才散场歇息。

后来,公社安排上海一下放户来山村住,就母子俩人。母亲40多岁,身体瘦弱;儿子20左右,身体健壮。那天他们是坐着一辆江淮牌汽车来的,汽车停在了村东头的老场上,所有乡亲都去帮忙,把他们带来的行李扛送到下边村里的仓库。仓库早已腾出来,让给他们当家住,就两间草房。

这母子俩,新来乍到,对山村一切都很陌生。队长说,“你们歇息两天,甭慌上工,把家拾缀拾缀,什么时候上工,我再通知你们。”

小山村的乡亲们都很热情,比如长凤大姐、玉珍二姐、宗来等,穿梭似的到她家问长问短,“缺什么,你讲,只要我们有,保证给你家用。”例如板凳、脸盆、柴草、大米、油盐酱醋等等,都从自家拿来给她母子俩用。

上海人没干过农活,她娘俩对农活一窍不通。队长照顾她俩,安排跟随妇女一起上工,干一些轻活,比如锄棉花田、花生田、山芋垅上的杂草,到秧田里拔败子草等。妇女们手把手的教,教他们如何省劲,如何倒巧,如何才能把草锄干净。开始两天,她俩只知道出笨劲,杂草还锄不干净,累的腰酸腿疼。

一周后,这些简单的农活基本会做了,腰酸腿疼开始回转了,慢慢地适应了,生活也习惯了,和乡亲们也亲近了。没一程,她的大儿子从上海来到村里看望她们,母子三人商量,为了感谢乡亲们的照顾,决定到公社所在地的街道买些猪肉鸡鸭什么的,在家做了两桌丰盛的菜肴,请每家每户来一个人到她家喝酒吃饭,说是略表心意。那天我刚好休息在家,无疑是我去参加了。

到他家一看,到底还是上海人,不象我们农村人,两间房屋虽然是土墙草顶,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两桌菜肴色香味俱全,使我的食欲大增,也多喝了两杯。两年后,她娘俩回上海去了。临走时,全村人都来送,她娘俩含着泪水,恋恋不舍地与乡亲们告别。

小山村往年这些事,使我难以忘怀。今天把记得的写出来,以表怀念。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