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补子,胸前是鹤的官员是几品?
官服上的动物: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衣冠禽兽,现在而言,
是一个贬义词。
但最开始的时候,
却是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
衣冠禽兽一词,
指的是绘有鸟兽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这样,
而是这样的。
这就是明清时期“公务员的工装”——补服。
总策划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上采周汉,下取唐宋”,
重建服饰制度,
要文武有别,尊卑有序。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官一品至九品, 皆有应服花样, 文官用飞鸟象其文彩也, 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鸷也。
其实用飞禽走兽来装饰官服
朱元璋并不是首创。
中国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鸟兽,
作为图腾来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则天时期,
已经出现了用飞禽、走兽来装饰衣服。
皇帝既然是龙,
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闲,
飞禽不能是鸡、鸭之流,
走兽也不能是猪、羊之辈。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动物世界”。
武则天召集官员赐予“绣袍”,在官服上以成对的禽或兽为纹饰,清人沈自南《艺林汇考》:“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铃卫饰以对鹊,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所以明朝参照前朝制度,
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给各级文武官员制定了补子的样式: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鹭,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朝文官补子
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大多用双禽,
比翼而飞,相应成趣;
而武官则用单兽,
或蹲或立,威风凛凛。
清代依然沿用补服制度,
补子图案与明代有所区别。
如文官图案只用单禽,
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
清代补子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鹊;而武官仍用单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代文官一品仙鹤补子
清代二品文官锦鸡补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补子
清代文官四品云雁补子
清代文官五品白鹇补子
清代文官六品鹭鸶补子
清代文官七品鸂鶒补子
清代八品文官鹌鹑补子
清代文官九品练鹊补子
清代武官一品麒麟补子
清代武官二品狮补子
清代武官三品豹补子
清代四品武官虎补子
清代武官五品熊罴补子
清代武官六品彪补子
清代武官七品、八品犀牛补子
清代武官九品海马补子
除补子的样式以外,
明朝补服为袍子,
清朝补服多为对襟褂子,
所以明朝补服胸前
为一块完整的补子;
而清朝胸前的补子,
一般分左右两块。
明代文官像
清代文官像
“衣冠禽兽”短短四个字,
它代表着明清两朝,
五百多年的补服制度,
而它褒贬的转变,
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
承载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文禽武兽包括哪些?
九类文官补子上的九种飞禽分别为: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称补子一品官服的补子图案是什么?
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跟普通的小老虎有什么不同吗?
俗话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老虎一窝最多有多少?过去流传能生很多,比如《水浒传》里李逵遇到的一窝七只,现在野生的能达到两到三只,动物园的都只能生一只了。其实,老虎一年只能生一胎,一胎一只或两到三只,最多五只,老虎的寿命一般是十到十五年,两到三岁性成熟。不过,一般老虎很少生三只的,生三只也养不活,基本会咬死一只或者赶走一只,要是那只赶走的能活下来,就是彪了。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彪。元时期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问在《癸辛杂识》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以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故也。彪是什么?彪是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传说母虎一般只生两只虎仔,但有时也会例外会多生出一只,其中一只会比其他的两只瘦小孱弱而且皮毛无花纹,这就是彪。彪字中的三撇也暗含其中的意义。彪因为体弱形丑生下来就会被母虎抛弃,放置于群兽出没的蛮荒之地,备受欺凌,所以大多都会夭折。但是也会有彪幸存下来,活下来的彪生性冷酷残忍,它们在炼狱般的环境里长成,吃残尸剩肉,喝污水脏泉,为了活命每天都得与各种野兽斗争,征服了生命里种种危难恶劣。它们心中充满仇恨,成年以后多以杀虎仔为乐,成了丛林中最冷酷毒辣的动物。这就是彪!它极为愤怒,它要报仇,它咬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另两位兄长(姐),然后,它怒吼长啸,从此,森林动物的噩梦开始了!虽然有点迪士尼的色彩,但解释还是很形象的。彪的形象一直令人匪夷所思,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脸上布满美丽的花纹,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在广西民间,有“黄虎”能够跳上虎背,将虎的脖颈咬断的传说。《增广贤文》里说: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意思就是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环境里,既能生长出蒿草,也能生长出兰草;既能生长出穷光蛋,也能生长出王侯将相,所以说,一个人的后天能量是无穷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话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同时告诫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按照同一种方法,要因材施教,发挥子女的特长。综上所述,“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意思是说,老虎的三个孩子中,必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所以,我们知道,这里的“彪”其实是在夸人,只是后来被东北人带坏了,因为他们觉得东北虎比彪还厉害。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彪是与虎不同的另外一种动物,因为武官的补服中排第四位的就是老虎,第五是熊,很明显古人眼中彪是比它们弱小的动物,它们两个是不同的。所以也有人提出彪其实就是亚洲金猫。亚洲金猫又叫黄虎,它们体型比豹要小,成年个体体长在1米左右,体重20公斤左右。金猫的脸部有老虎一样的花纹,体毛多为土黄色,性格孤僻喜欢夜行,所以大家一般很少能见到。金猫多分布在亚热带的山地丛林地区,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金猫性情凶恶,身体强壮有“虎”相,在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很多民族的传说中,金猫的形象都是战斗力爆表的林中战神。在山地地区经常会下山捕杀家畜,尤其是喜欢杀狗“狗闻之则栗”。甚至也有传说金猫会猎杀老虎的幼崽。(图文均来自于网络)
云雁官服等级是多少?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