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博客,有什么好看的历史穿越网络小说?
其实我给很多人推荐过“孑与2”这个作者,我真的超喜欢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写的书,我看过他的两本,《大宋的智慧》和《唐砖》。
其中,《唐砖》是先于《大宋的智慧》写的,但我先看的《大宋的智慧》,我常常被其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君臣之情所深深感动……看完《大宋的智慧》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又赶紧搜来他的其他书来看,《唐砖》是我正在看的,然后又深陷其中。作者好像有那种能迅速让你对云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文笔,对了,他的这两部书的主人公都是以云家为主,云峥,云钺,云烨,这几个人我都超级超级爱他们。云峥,他的做事风格,真的非常贴切人心。与其说它是一部网络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在《大宋的智慧》里,我认识了赵祯、庞籍、包拯、韩琦、狄青、王安石等人,这些人一般都出现在冷冰冰的史书文字中,而在这本书里,他们有情感,有活动,他们有血有肉,那个时代让我神往不已。一个好的作者,好的思想,会影响他的读者,诚然,读过了他的这两本书,无一例外,让我感觉到作者是一个十分具有责任感的丈夫,他对家庭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极其强烈,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非常感人,所以我喜欢看他的书,喜欢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责任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量变引起质变。他还有《银狐》《汉乡》等书,我期待着,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人生经历,都是一次情感和责任的收获,所以强烈推荐给大家,真的不用多说,好书读过便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兵马俑只被挖掘出来一小部分?
在古代把活人裹上一层纱布,然后用泥封起来,放到窑炉里烧,就跟烧砖一样,然后给始皇帝陪葬,历史上真的有这么残忍的事情吗,秦始皇兵马俑为何千人千面,考古人员给出了活人俑的一些说法。
兵马俑为何千人不同面?竟是活人注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以后考古学家惊奇的发现几千个兵马俑中竟没有一张完全一样的脸,难道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秦始皇兵马俑是活人吗?
秦兵马俑究竟是不是活人做的,现在有两种说法,有人说如果兵马俑是活人做的,那么就跟活人殉葬没有区别了,自战国开始,活人殉葬的制度就已逐渐被各国废除。
而秦始皇下令制造兵马俑的目的就是用它们来代替活人活马殉葬,所以秦兵马俑不是活人做的,就只是烧制的人形兵马俑而已,但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在上千的兵马俑中没有一张重复的脸又当如何让解释呢?
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大胆破解了兵马俑的烧制时间以及制作之谜,赵成文说,自己在兵马俑两次看到“辛卯”刻字出在同一个地方。他说:“‘辛卯’是天干地支,是农历年代,这里是指公元前210年。”他认为,这是秦始皇驾崩之年的标记年代。据此判定秦陵兵马俑烧制于公元前210年。
根据俑坑中留下的麻草鞋印,当时人在夏秋季节才穿草鞋,据此进一步预测,兵马俑应是秦始皇驾崩后的秋天开始烧制的,烧制兵马俑是秦始皇临终前的圣旨。
赵成文还解析了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之谜。他说,“兵马俑的腹中有个活人在身体中作为主体支撑”,想要真实活人塑形是当时最好的方法,还有一点是2000多年前兵马俑制作工艺流程很具科学性,从而使得真人真马大小、百公斤重的兵马俑从泥塑、晾干、运送到焙烧,一气呵成,显示了当时中国人的智慧。
赵成文教授大胆破解证实了秦兵马俑是用活人做模型然后进行烧制而成的,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在上千名兵马俑中才没有完全形相同的脸。
活人俑确实是存在的,其实就跟活人陪葬是差不多,在古代开始的时候帝王死后都要活人陪葬,把活人身上裹上布然后用泥封住,再放到窑炉里烧,最后在涂上颜料,用这些活人俑用来陪葬,之后帝王就一直延续着这个。战国开始,活人殉葬的制度就已逐渐被各国废除。
兵马俑复活是真是假?
要说兵马俑复活的时间,小编还不得不讲过故事,这是小编在一个博客中看到的,且不管它是真是假,先来来看看吧。该博客是这样写的:
从前,一队盗墓者偷偷来到了中国陕西一个荒无人烟的黄土高坡上,他们开始向地底下挖掘。但他们不适宜这里黄土高坡上的生活,最终只发现了一个兵马俑的脑袋。他们准备在夜里总结为什么今天所发现的古物只是一小件兵马俑的头部,他们回到越野车上,准备在车里过夜,他们不准备再往前开了。
他们的队长一回来就对其他盗墓者们通报:“今天只发现一个兵马俑的头部,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队长气呼呼地告诉大家。
这时一位挨着窗户的盗墓者看见远处好像有几根柱子,而且还在摇摆,他本能地说:“那是什么?!”大家往那边看去也发现了这个异常的现象。突然有一个盗墓者喊叫道:“是警察吗?”顿时整个局面陷入恐慌和猜疑之中。
大家都害怕是警察,但是有觉得可以,为什么警察的反应这么慢,于是乎带着害怕但又好奇的心领头的带了几个人过去打探情况,但是去之后他们所看见的让他们今生今世都难以忘记。
原来回到原地查看的几个人,在一暗暗的月广下,他们看到了一个人形的东西在慢慢的动弹,那动作就像是一个僵硬的机器人,动作缓慢而且一动一顿的,靠近了一看,原来是个兵马俑。几个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
复活,估计是假的,各位就权当听故事了。
如何评价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
这两年影视界又掀起一股复古风潮,2020年作为张爱玲的百年诞辰,一连翻拍了两部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半生缘》和《第一炉香》。
虽然这两部在选角上都很有争议,但就目前《第一炉香》放出预告片来看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毕竟有许鞍华和杜可风做摄影,画面上确实赏心悦目。 亦舒的作品近两年影视化程度也很高,去年的《喜宝》,以及刚收官不久的《流金岁月》,都是热度与话题齐飞。
除了以上两位,就影视上的传世度与影响力来讲,香港另一位鬼才女作家李碧华, 她的作品也很值得我们分析欣赏。
情节奇突有套路 1993年,电影《霸王别姬》大获全胜后,陈凯歌将原著作者李碧华视为这部电影的第二大功臣,谈到去香港初见李碧华的印象,陈凯歌盛赞其“才高八斗,异想奇思,非常有创作上的活力,是很有趣的一个人“。
李碧华的异想奇思首先体现在脑洞大开的题材上,写常人不敢写,比如辛辣的川岛芳子,穿越到现代的潘金莲,吃胎盘、死婴肉以保养皮肤娇嫩的香港贵太太。正是这类题材的特殊让读者先被吸引,继而通过故事记住她。
读过李碧华作品的最大感受是文风冷静阴暗,叙事流畅利落,经常在看完后有种细思极恐的惊悚。她的小说多以短篇为主,极善于抓住一些特别的意象,寥寥数语描述出来,直接把人物心绪也传达出来了。简单却精准入情。
情节猎奇,诡谲又令人回味无穷,在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背后常常有着对人性和爱欲的思考探索。
主角颓丧妖奇 李碧华笔下的主角都非常颓丧妖奇,有种脆弱又神经质的美感。《霸王别姬》的程蝶衣,《胭脂扣》的如花都痴情到入魔。
在《胭脂扣》中,妓女如花与公子哥十二少一见钟情,两人同居又迷上鸦片,最后穷途末路,希望用殉情来实现永恒的爱恋。
可最后落入黄泉的,只有如花一人。 她在阴曹地府苦苦等候,五十年时光,匆匆流逝,却依旧不见恋人的踪影,于是到阳间来寻他。
数年的等待,最后的结局,她看到的居然是生活落魄,苟且偷生的老年十二少。
岁月蚕食了他的青春,连灵魂也一起吞掉,她寻觅之人血肉虽存,却也早已不在人世了。如花见了他,失望之极,转身愤然离去。
这是个又颓又丧的故事,不用猜就能知道是悲剧的爱情。“真实的东西最不好看”李碧华早借如花之口告诉大众了。可还是有那么多痴男怨女想要探究爱情的真实模样,最后两败俱伤才肯离场。 青蛇则是充满了冷艳鬼魅感,由李碧华亲自做编剧,擅长拍古装戏的徐克执导,电影各个方面都堪称完美,妖气横行。
在书中是以青蛇的第一人称口吻来讲述,来到人间,懵懂地跟着白蛇进行“人”的修炼。
她不理解白蛇口中的“从一而终”,何为人之情。 她只追求原始的快乐,她的勾引单纯又直接。笨拙地模仿白蛇,虽然她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白蛇自以为看透世事,找老实人许仙爱一场。她想学做人,以从一而终要求自己,却没想到许仙不过是个庸俗的好色之徒。可白素贞还是丢不开最初的执着和欲望,成人、成女人的欲望,最后为许仙舍身又舍命。 多像现实生活束缚于婚姻泥潭中出不来的女人。
故事的最后,白蛇产子后永镇雷峰塔,小青提剑干净利落地结果了许仙,她在人世苦修了千年后,终于悟到当年男男女女间那点痴缠,也不过是在放大人性中得陇望蜀的贪婪欲念。
可李碧华却说这才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丶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
人生在世,快乐二字 张国荣曾叫她毒姐姐,评论她“碧华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而我最欣赏碧华小说中那种坦坦荡荡、毫无保留的风格。”十二少是张国荣演绎过的最喜欢的角色。
如果琼瑶写的是男欢女爱的童话故事,那么李碧华则是恐怖小说。血淋淋的告诉你,男性的懦弱自私,一味依赖男人下场会有多可怜。
这和李碧华自身背景有关。她出生在一个大家族,祖父有四房太太,从小生活在一个筒楼之中,少年移居香港。或许是看多了人情冷暖,她的文字也带着几分张爱玲般的毒舌。 她最喜欢的和最讨厌的生物都是男人,在书里赤裸裸地说:
不要提携男人。男人不作兴以身相许。他一旦高升了,伺机突围,你就危险了。没有男人肯卖掉一生,他总有野心用他卖身的钱,去买另一生。
当女子终于不再困于情,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么积极的题材,亦舒写的是《我的前半生》,而李碧华写的《吃卤水鹅的女人》讲述了卤水鹅店的老板婚内出轨,被妻子发现,哀求无果后,一气之下杀了丈夫投入卤水之中,从此卤水鹅香飘十里,天下闻名。妻子用另外一种方式将丈夫留在身边,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特殊手法,令读者读出女性脆弱背后,是股炙热,决绝,偏执的力量。
她曾说过,人生在世,快乐二字。她不做奴才文章,也不以作家头衔奔碌,只从心而写,不删不改,但图快活。 因此她的小说在文学性算不上绝佳,但在电影里却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魔力,悲欢离合被浓缩成一出痴缠的戏,观众跟着剧情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仿佛一辈子的风起云涌都在几个小时的故事里过完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