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ntclient,aim是什么意思?
Aim是一种指向性的准则或计划,它强调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时应该具有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一些目标,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而aim就是这些目标的一种简洁的表述,它不仅能够清晰地指明我们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分配时间与精力,以达到更好的成果。
此外,aim也可以指向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作为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和探索。总之,aim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也是我们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指南。
全世界拥有比特币最多的人是谁?
据说是中本聪,持有比特币高达100万枚,但是无法查证。2008年比特币的白皮书构想就是由中本聪提出的,2009年比特币正式诞生,中本聪也被称之为比特币之父。但是在最初的时间也就是2010年之前比特币。它的价值都是10分低的,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美分,后边逐渐的开始上涨到了几元钱一个,要知道在2010年的淘宝上,比特币矿工出售的比特币价格只有3~10元之间。
截止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地址账户上高于10万枚以上的比特币地址只有一个是14万枚,当然我们能够看到有一些无法追踪到的冷钱包或者机构持有的冷钱包他如果不对外公布或者没有交易的话是很难被追踪到的。截至目前为止比特币的总数量是2,100万枚,目前在市流通中的比特币有1,800万枚。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处在沉默状态的比特币地址,能够追踪到的已经有超过400万枚比特币。
换句话说,在过去长达十年的历史中,已经彻底的因为丢失掉私钥、地址、钱包丢失或者因为其他意外事件导致陷入沉默状态,已经永久不可能取出的比特币数量已经超过了400万枚。我们能够看到截止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牛市周期虽然是由华尔街的持仓机构不断的增持引起的,但是灰度的持仓数量比特币也才刚刚60万枚,这个数据接近于头部交易平台持仓冷钱包持仓量。
所以说除了无可追踪的中本聪,与那无法追查到的100万枚比特币,持有比特币数量最多的应该还是属于那些头部的交易平台,以及灰度持仓,包括华尔街的Bakkt期货交易平台,他们的持仓量平均都会高于50万枚以上,此外就是一小部分的比特币矿场和矿机商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基本上接近于1万枚之间,但是绝大多数数量还是在1万枚以下。
苹果ios并不是唯一选择?
最近,如果说一个公司让全世界人民都瞩目的话,这个公司就是世界超级巨无霸的苹果集团,当年斯蒂夫乔布斯领导的超级世界巨头,在其继任者蒂姆库克的手上似乎有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趋势。
四月份,苹果和微信互怼,微信迫于压力将所有的IOS系统公众号打赏取消,之后是知乎、映客妥协给苹果交了苹果税,但是这还远没有结束,苹果似乎还在继续,6月12日苹果的更新条例生效,一时间大量应用要被苹果下架的消息四起,当然最终微信还是保住了在苹果的地位,但是在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ASO 100看到,自本月13日-22日20时,中国区下架应用共计45362个,其中游戏应用为15578个,占34.34%。据统计,当时在线应用总数约197万。6月15日当天,App Store在中国区下架应用22233个,手游占比达50.2%。
一时间,中国市场哀鸿遍野,似乎苹果终于要对中国开刀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苹果一个似乎已经进入黄昏的帝国。
一、苹果开刀背后的无奈
在苹果对中国4.5万应用下架的同时,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苹果并不是仅仅针对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期,App Store在美国也下架了大约2.7万个应用。6月15日一天,App Store在中国区下架2.2万个应用;在美国下架1.8万个应用。苹果似乎正在向全世界宣战,这种做法几乎让人觉得恐怖。
果然,资本市场立马给了苹果剧烈的反应,在苹果对全世界开刀的同时,6月7日,美国券商PacificCrest将苹果股票评级由“增持”降为“持有”;6月12日,日本瑞穗证券再将苹果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6月12日,花旗则是下调了iPhone 8发布当月的iPhone销量和苹果的收益预期,一周之内两次降级,可以说是苹果自从乔帮主推出iPod以来的首次,而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美银美林通通对市场发出了警告,华尔街一片看空苹果之声。
苹果的股价应声下跌,从最高时的156.65美元跌到了最低的145美元,市值损失580亿美元超过3000多亿人民币。而苹果的掌门人蒂姆库克,也从美国最佳CEO的前十名跌到了2017年第53位,让人最大的感觉是另一个诺基亚和雅虎似乎即将诞生了。
曾几何时,库克是乔布斯最为欣赏的接班人,遥记得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公司董事会上通过一封只有8句话内容的信件,建议蒂姆·库克接替他担任苹果CEO,并在信件中乐观展望:“我相信,苹果最灿烂、最有创造力的日子还在前方。”
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除了看到越来越大的iPhone屏幕,以及已经显得颓势的iPad,还有让人诟病颇多的Mac,似乎真的没有了乔布斯时代让人耳目一新的种种创新,苹果怎么了的声音时有出现。面对着iPhone销量的节节下滑,库克迫不得已将刀伸向了已经养熟的APP Store,希望这个已经有很多羊毛的地方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现金流,这种做法瀚哥曾经称之为饮鸩止渴,然而库克还是做了。
二、苹果为什么要和全世界为敌?
最近一段时间来,苹果的各种做法实在是像极了当年把乔布斯赶出苹果之后的岁月,在1985年到1997年的这12年岁月中,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可谓是一蹶不振,在市场上屡战屡败,不仅产品一塌糊涂,各种发展也是屡屡受挫,最终不得不请回了乔布斯。然而,世界上只有一个乔帮主,他的现实扭曲力场已经和他一起驾鹤西去了,如今的苹果可没有乔帮主当时的叱咤风云了。为什么库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世界为敌,究其根源不过是苹果再不这么做可能真要日暮西山了。我们来看看,苹果现在到底有多么危急?
一是苹果的财务状况直线堪忧。根据《中国经营报》的统计,2016财年第二财季,苹果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3%和22.5%,是2003年以后第一次出现“双降”;特别是主力产品iPhone、iPad、Mac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6%、19%和12%,为苹果全面拉响警报。受此影响,苹果股价曾单日大跌8%。此后,苹果营收和净利润在2016财年第三财季继续分别同比下降15%和27%,在2016财年第四财季再次分别同比下降9%和19%。到2017财年第一财季,苹果营收同比增长3%、但净利润仍然同比下滑3%;2017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6%和4.9%。但是,这种增长的原因并不是苹果经营变好了,而是作为苹果曾经最牛的供应链经理,库克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开始祸水东引,开源节流,在产业上游与各大供应商不断对抗,甚至和高通直接对战,在产业链下游开始薅各家APP服务提供商的羊毛,从而通过这种所谓的供应链控制实现了业务的扭亏。瀚哥的老师曾经说过:当一家公司开始省小钱的时候,就是这家公司没落的开始。
二是苹果的产品发展快速老化。在乔布斯的时代,产品经理无疑是苹果崛起的重中之重,由于乔布斯那几乎神乎其技的产品思维,让苹果可以在一系列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任何竞争对手只有膜拜模仿苹果的份,根本没办法提起任何竞争的想打,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雷军还是张小龙都是被这种产品经理思维驱动取得成功的。然而,乔布斯是产品经理,蒂姆库克却完全不是,苹果正在逐渐失去驱动其发展的产品思维,乔帮主的显示扭曲力场逐渐消失之后,苹果的产品可谓一蹶不振,苹果自2016年以来颓势不断。iPhone销量在过去四个财季分别同比增长-15%、-5%、5%、-1%;iPad销量在过去四个财季分别同比增长-9%、-6%、-19%、-13%;Mac则为-11%、-14%、1%、4%,产品发展的快速老化让苹果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活力。
三是苹果似乎正在进入乔布斯怪圈。纵观苹果的发展历史,我们会明显的发现苹果有一个乔布斯怪圈,这就是乔布斯似乎是苹果的灵魂,一旦失去了乔布斯苹果就立刻失去了主心骨。1985年苹果第一次赶走了乔布斯,乔布斯离开之后苹果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扩大产品线等手段还是延续了一段不错的增长,在1991年曾经达到了股价70美元的历史高位。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苹果内部缺乏足够产品创新的问题就会出现,逐渐开始走下坡路,1996年苹果亏损10亿美元,股价迅速暴跌14美元,最终迫不得已请回乔布斯。乔布斯回到苹果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重构了苹果的产品线,通过乔布斯自身的超前能力让苹果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且创造出了辉煌,然而2011年乔布斯彻底离开了苹果。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在其名著《基业长青》中曾经说过,一个公司如果进入了创始人为王的怪圈中,就会所有人都向自己的创始人靠拢,从而所有人的创造力都会向着创始人改变,让自己成为创始人的补充者,而不是自主的创新者,这样的公司一旦创始人离去,就有可能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很显然,苹果的所有人在乔布斯时代都已经习惯了乔帮主的超级创意,当乔帮主真正离开苹果之后,苹果就失去了其灵魂,除非再能够找到一个重启苹果灵魂的人,否则苹果将会向着谷底越滑越远。
当苹果与全世界为敌的时候,苹果危机的丧钟就已经响起了,希望苹果能够赶快找到力挽狂澜的那个灵魂吧。
苹果Handoff体验感受分享?
你好~Handoff可与邮件、Safari、Pages、Numbers、Keynote、地图、信息、提醒事项、日历和通讯录配合使用,并且苹果还允许Handoff功能被集成在第三方应用上,可见此功能的潜力将是非常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iPhone上编写一封邮件时,走到Mac电脑旁边,而这时邮件并没有编写完成,此时就可以直接在Mac继续编写那封未完成的邮件。相信这对于很多朋友将会是一个非常实用,人性化的功能。下面简单介绍下怎么在MacOSX10.10与iOS8之间使用Handoff的方法。硬件要求: ·MacBookAir(2012年货之后的机型) ·MacBookPro(2012年货之后的机型) ·iMac(2012年货之后的机型) ·Macmini(2012年货之后的机型) ·MacPro(2012年货之后的机型) ·iPhone5及以上或iPad3及以上设备(如果2选1你不能同时拥有的话,那就看看热闹吧!)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忍不住吐槽,如果买台最新的iPhone需要卖肾的话,那为了体验Handoff,剩下的一个肾也保不住了。没办法,这就是苹果的捆绑式销售。 在使用Handoff功能的时候,你需要将MBP和iPhone6Plus的蓝牙与无线同时打开。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试图将手机的蓝牙与Mac配对连接,都开着就行,但是WiFi必须确保连的是同一个。 iPhone6Plus的话,在“设置—通用”中找到“Handoff与建议的应用程序”,将这一功能开启算是完成了iPhone部分的设置。同时打开iPhone与Mac的Handoff 而Mac中也是在“设置—通用”中找到“允许在这台Mac和iCloud设备之间使用Handoff”并确认即可,这一项默认是开启的。登陆同一个AppleID 这些都完成后,你还要分别在iPhone和Mac上用相同的AppleID来登录,尤其是iCloud。如果有一台没有登录,那么Handoff则无法使用。 说实话,当我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我并不能确定Handoff功能是否已经开启,因此我认为后期苹果应该进行优化,最起码让首次使用的用户知道Handoff已经连接正常了。 ◆体验:应用少体验差并且不稳定 为了验证Handoff已经能够正常使用,我在iPhone6Plus上登陆了邮件进行测试,当我在手机上新建一封邮件后,又最小化到后台运行,这个时候,我终于看到我的MBP上的Dock栏上新增了一栏显示Handoff连接的邮件应用:“邮件——来自**的iPhone”。应用少用着鸡肋苹果手机Handoff体验 这个时候,也就能确定Handoff已经能够正常使用了。看到这里,你或许要开始有点儿小失望了,这就是电脑与手机的互通?没错,目前看来就是这样:Handoff就是让你将在屏幕小的手机上不方便做的事转移到屏幕更大的电脑上做。 除了邮件,其他像iWork套件也都是同理,但却又与提醒、邮件等使用稍有不同。以Pages为例,我在手机上新建一个空白文档,暂时写了几个字“Handoff测试”,如果按照之前邮件测试的方法,退出到后台之后,MBP上应该会有显示,但是却没有,为何?记得要iCloud共享链接 因为需要在“共享与打印”中,将这个文档通过iCloud共享链接才能让我在Mac上继续未完的文档。共享完成后,在Mac中找到iCloudDrive,点开后即可在Pages中找到手机中尚未完成的空白文档。而Mac转到iPhone中继续编辑同理。Mac端未注册iMessage的用户间无法使用 至于短信和电话,严格来说应该是iMessage与Facetime,从我的体验来看,用另外一台安卓手机发送短信到iPhone6Plus上,MBP上会有提示,但并不能够显示短信内容,而6P上却正常。 也就是说,要想iPhone连Mac或者iPad体验“电脑接听手机电话”,你得确保联系你的人用的是iPhone,并且将iMessage与Facetime都绑定了自己的账号。并且Mac可不是手机,它并没有通话记录与拨号盘这类基本的手机应用。 从我身边使用iPhone的朋友来看,没用过这两项功能的大有人在,这也就是Handoff比较鸡肋的另外一个原因所在。因为你不能确保你的朋友和你一样的高大上,即使你们都是苹果三件套的拥有者,你的土豪朋友也不一定有心思摆弄这些设备。 需要在屏幕上滑才能显示网页,然后再点进去 随后我也体验了下网页浏览,除了苹果自带的Safari,GoogleChrome也能正常连接,但前提是确保你的Chrome是最新版。这项体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我肚子不舒服了想要去卫生间,那我可以接着在马桶上用iPhone继续浏览我未看完的网页。嗯,最起码我个人觉得很方便。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支持Handoff都是苹果自家的应用啊!其实这只是暂时的,苹果对开发者开放的API接口可在将来实现第三方应用程序的Handoff支持。就我所知道第三方应用中,最新版的爱奇艺客户端是支持的。 第三方应用体验 但从我的体验来看,也还是有瑕疵。我一开始很难在iPhone上发现我Mac上正在看的电视剧,需要我在手机的应用程序后台中找到。还是那句话,应该要有更为明确的提示,集成在一个APP中或许会更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再补充一下另外一个更为鸡肋的InstantHotspot,苹果官方是这么描述的:“只需在你的Mac上点击几下,即可打开你iPhone上的个人热点。因此,只要你的iPhone在附近,你就可以使用你的Mac来上网。” 方便在哪儿呢?当我的Mac没有网的时候,免去了从兜里或者背包中翻出iPhone开热点。说白了就是支持Mac一键开关手机热点。但从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看,我更愿意用数据线连接,一边借助笔记本充电来补充个人热点的耗电。 总结: 如文章开头所说,这次期待中的Handoff体验给我的感觉是失望的,它的局限性非常的明显,需要苹果三件套中任意两套不算太旧的设备也就算了,目前看来应用太少,并且体验过程也并不舒适。 和苹果宣布的一样,Handoff目前只能在Safari、Pages、Numbers、Keynote、地图、信息、提醒事项、日历和通讯录之间配合使用,其他的第三方APP则少的可怜。 同时Handoff稳定性还不够好,在Mac上操作时,点开与手机互联的应用如邮件,有时候会出现“闪退”的情况,也就是说点一下并不能打开。 更多的槽就不吐了,在前面的体验中很多也都已经指出了,虽然Handoff并不是我期待的那样子,但它优点也是有的。首先它的多平台设备互通就是一种最大的创新,其次,不管是iCloud还是AirDrop在有些时候还是很方便的,如传阅照片等。 只是局限在同一个WiFi与蓝牙的连接,手机能做的事儿,我用手机就行了这就是目前很多人的使用习惯。并且手机关联电脑后显示,有秘密的人一定是不会用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何评价微信最近开源的热修复方案tinker?
从16年3月开始,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正如微信张绍文所说,这真是一条跪着走完的路,所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请不要再自称自己的框架修复率有百分之百了,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对于Dex的修复,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下几种方式:
1,QQ空间的方式,对应的开源实现有Nuwa,对于Nuwa,该项目仅仅只能用只是一个Demo来形容,要用于线上,其背后还需要很多坑去填。
2,Instant run,对应有美团在应用,这种方式和Andfix相比写补丁都对开发不透明。
3,Andfix,不得不说思路很好,从native入手,同样是一大堆限制,对开发不透明。Dexposed就不说了。。估计夭折了。
4,微信的方式,和qq空间的方式的区别是不用插桩,无补丁的时候几乎没有性能损失,打补丁时需要删除核心加载类。缺点是需要double的存储空间。不得不说DexDiff算法很赞,因为我自己可能只需要DexDiff这部分,在Tinker开源之后,第一时间抽离了这部分代码。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腾讯对其热修复框架的命名,最开始放出此命名是在6月份的全球移动开发者大会期间,为何感到意外,因为本人所在公司的热修复框架也叫Tinker。。。。而对于资源的修复,估计这方面很多人没有真正接触过,我在这方面踩了许许多多的坑,最后重新找了一种方式。最开始,我们的目的是直接编译改变的资源,没有改变的资源统统不参与编译。机缘巧合之下,我找到了实现方式,通过aapt的-I参数外加修改一部分源码,几乎可以做到,这样编译出来的资源,也就那么点大小,然而一个天大的坑就摆在面前,这种方式在5.0以下不支持新增,除非预埋资源id,挣扎了很久很久,最终放弃了这种思路。最后借鉴了instant run的方式,全量替换资源,但是资源的patch文件其实也可以做到很小,只要应用了public.xml,最终没有改变的资源文件编译出来其实也没有改成,只需要把改变的资源和arsc的diff文件下发到客户端合成全量资源即可。Tinker的资源patch部分代码没看,不做评论。instant run的资源实现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我看到的最简单的~~~而对于native libs,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parent BaseDexClassLoader入手,另一种是插到当前classloader的native dir前面。
作者:区长、
来源:知乎著作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