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服务器搭建,如何快速实现对Linux服务器的监控

伏羲号

linux服务器搭建,如何快速实现对Linux服务器的监控?

Linux服务器监控软件有哪些

Cacti:是一套基于PHP,MySQL,SNMP及RRDTool开发的网络流量监测图形分析工具,严格意思是说它只能是监控网络设备。

linux服务器搭建,如何快速实现对Linux服务器的监控

Zabbix:是一个基于WEB界面的提供分布式系统监视以及网络监视功能的企业级的开源解决方案。

Nagios:是一款开源的免费网络监视工具,能有效监控Windows、Linux和Unix的主机状态,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打印机等.

4.Ganglia:是一款为HPC(高性能计算)集群而设计的可扩展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监控大规模服务器才需要使用到。

优点

Cacti出图比较好,比较适合作交换机和路由器监控。

Zabbix适合中小企业日常部署,监控Linux服务器、Window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报警机制也很友好,可以邮件,微信,短信报警。

Nagios适合中小企业部署使用,监控Linux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报警机制有邮件、短信。

Ganglia适合大型企业部署使用,分布式存储,以集群方式来监控,每个区域的Node来监控数据。缺点Catic对服务器监控不好用。

Zabbix对超大型、数据量并发很高的应用监控不好,监控会有延时,精度不够,有些监控参数需要会写监控脚本完成。

Nagios部署比较复杂,没有经验的用户会被折磨。出图效果不佳需要借助于RRDTool工具出图。

Ganglia部署成本较高,需要多台主机,部署相对复杂。

部署Zabbix最为便捷

使用Centos7系统安装LAMP环境搭建一个环境,安装zabbix软件,具体操作如下:

1,安装zabbix源

2,安装Zabbix server,Web前端

3,安装MySQL源

4,查看可用的Mysql安装源: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community.*"

5,安装MySQL服务:yum -y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5,启动MySQL服务,并且开机自启动。

6,查看MySQL服务启动正常:

7,查看登陆MySQL密码:yG&t<kt*.3Qt

9,登陆MySQL

8,更改MySQL密码:

9,创建数据库和zabbix用户并授权:

10,导入初始架构和数据

11,检查数据库导入情况

12,先备份配置文档

13,修改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 vim /etc/zabbix/zabbix_server.conf

14,给主目录文档授权

15,启动Zabbix Server服务

16,修改Zabbix默认时区为shanghai

[root@localhost ~]# vim /etc/httpd/conf.d/zabbix.conf +20

17,启动Apache 服务

18,登陆浏览器操作

最后一步下载php

19,把下载下来的文件上传到/etc/zabbix/,你可以使用rz工具上传这个文件。

20,最后打开登陆页面

总结

以上是我工作中用到感觉最为方便的一款监控软件,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和网络上朋友一起多交流。

选择哪一个版本的linux好呢?

楼主搞错了顺序

服务器的特殊性是他能提供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是要看你这个服务器需要承载怎样的应用,提供怎样的服务,而不是什么前提都没有,先把操作系统确定了。

控制管理Linux服务器有什么好办法吗?

控制管理Linux服务器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专业的开发运维人员,其实一个终端软件就绰绰有余了,服务器开启ssh服务,然后本地远程登录,即可通命令行控制服务器,下面我简单介绍4个非常不错的终端软件,对于远程控制Linux服务器来说非常合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win10自带powershell

这是win10系统自带的一个终端窗口,类似于cmd的加强版,主要面向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IT运维人员,支持bash等基本命令,如果你不想安装第三方终端软件,只是偶尔登录使用一下Linux服务器,可以使用一下这个工具,简单而又高效,非常容易掌握:

简单轻便putty

这是一个非常轻巧灵活的终端软件,目前主要应用在windows平台,免费开源,安装包也就不到3M,内存占用率非常低,支持ssh、rlogin、telnet等远程连接,界面质朴简洁,风格统一,如果你追求简单轻便的感觉,可以使用一下这个软件,效果非常不错,但在多标签、多终端的支持上不是很好:

国产免费finalshell

这是一个纯粹的国产终端软件,面向个人完全免费,可以看作是xshell的替代品,不仅支持telnet、ssh等远程连接,还可以实时查看服务器负载,包括内存、CPU的使用率,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灵活的运维管理工具,支持多标签、多终端,可以使用一下这个软件,对于管理Linux服务器来说非常不错:

专业强大mobaxterm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强大的终端软件,在个人桌面端有着非常高的使用率,相比较putty等轻量级软件,mobaxterm不仅支持ftp、telnet、ssh等远程连接,还支持vnc、rdp等远程控制,多标签、多终端效果非常不错,如果你需要管理大量Linux服务器,需要一个工具尽可能的兼容更多功能,可以使用一下这个软件,非常不错:

当然,除了以上4个终端软件,还有许多其他终端软件,像xshell、securecrt等也都非常不错,只要你熟悉一下使用过程,很快就能掌握的,如果你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也可以使用相关集成管理工具,像云帮手等,网上也有相关教程和资料,介绍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希望以上分享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吧,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进行补充。

Windows服务器的优势在哪儿?

Linux在近几年风头正旺,并且在服务器领域的市场份额上已经有力压Windows Server的势头。所以慢慢多了很多质疑Windows server的声音。尤其痴迷、崇拜于Linux那部分人,已经将Windows server贬低的一无是处。

对于不是很了解Linux的个人和中小企业来说,Windows Server的使用成本绝对要比Linux要低。但凡用过电脑的人就会对Windows Server进行操作,因为Windows的视窗界面几乎可以说是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人的脑海里。就算你对于服务器的配置毫无基础可言,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教程进行一步步的实操,甚至于仅仅通过查阅微软的知识库Microsoft Knowledge Base(简称KB)就能进行部署。

如今Linux在网上也能搜索到很多的教程,但对于没有一点基础的普通人来说,没有办法跟着教程一步步的对Linux服务器进行部署。当我们不了解命令是起到什么作用的时候,就很可能会输入错误,从Windows的使用习惯去了解Linux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是因为Linux的免费而进入Linux领域,但最终发现耗费了很多时间去熟悉Linux,最后很可能搞不定,还要请专门的“大神”来搞定。

如果单纯的使用服务器来放一些简单的应用,比如Web服务器来存放网站,结果就会发现Linux的优势体现的并不是很明显,使用Windows server一样稳如老狗。假如Linux配上桌面环境,也不见得会比Windows server操作快到哪里去,如果Windows server摒弃了桌面环境使用命令行,也一样会用得贼溜。

Windows server还有微软这个退路

很多个人用户电脑安装Windows对于微软的服务体会并不深,几乎可以说是无感,加上盗版系统这么一说对于微软的服务更是毫无知觉。实际上微软的服务做得相当不错,0级的问题一般是7x24小时解决,并且每个小时都会做出响应,直到问题解决,比如汤森路透有一次升级Mcafee的时候系统蓝屏了,打电话给微软就开了一个0级维护工单,对于普通电脑来说蓝屏就意味着需要重装系统了,但对于微软来说是可修复的。

对于银行、金融、政府机构、大型企业还是更热衷于Windows Server,不管出了啥问题,微软背后都有一群牛逼的技术大牛在努力地解决问题,而不至于重要的数据丢失。花钱买微软的服务总比将命运放在几个运维或者程序员身上要安全许多。

现在有非常多的服务器端的软件都是为Linux而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是免费的。然而一旦出了问题的时候,并软件的开发公司并不会马上为你解决问题。所以Linux一样会出现问题,会中毒,也有高危漏洞,补丁出来了由于没有商业支持就需要提心吊胆地去升级,没有补丁也就好等开源社区提供补丁。

Windows、Linux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

Linux像乐高积木一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组件让你自己自己有发挥拼凑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Windows则提供了一个完整封闭的基础和应用框架给用户,并且有完整的文档和技术团队的支持。别再Linux而诋毁Windows Server,服务器部署还是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linux的TCP连接数量最大不能超过65535个吗?

Hi,你好。很高兴看到并回答此问题。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哦~~

下面我结合之前的项目来回答一下。

楼主所理解的65535(端口数量)与连接数是一个东西,这个是错的。具体原因前面已经有不少同行小伙伴描述的非常清楚了,我就不再阐述了。

下面我具体来回答一下楼主的后半部分:服务器是如何支撑百万并发的。

下面阐述的观点是: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提升系统负载能力,即提高系统并发量。

一、什么是高并发

高并发是互联网系统所面临的普通问题,也是系统架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发与负载】是相对的两个词。

想实现高并发,就要提高系统负载能力。系统负载能力强了,自然可以处理高并发请求。

所以,实现高并发,本质就是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

一般对于系统负载能力的评估参数有:响应时间 、吞吐量、每秒请求数QPS、并发用户数。

响应时间:系统对请求做出响应的时间。例如系统处理一个HTTP请求需要200ms,这个200ms就是系统的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QPS:每秒响应请求数,与吞吐量概念类似。 并发用户数:同时使用系统功能的用户数量。二、如何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并发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不考虑【带宽】和【硬件配置】这两个因素。

很显然,带宽高、硬件配置高,系统负载能力就强,能处理的并发用户数就多。

那么如何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呢?

答案就是: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并且系统架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还包括业务层面。

三、通过业务拆分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微服务架构)

将一个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负责一个单独的服务,这就是常说的【服务治理】

拆分为多个子系统后,每个子系统(服务)独立运行,每个服务之间通过REST/RPC方式调用,用户也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服务接口。

这种设计将大化小,这种架构也称为【微服务架构】。

举例:商城系统中,可拆分为【订单服务】【用户服务】【产品服务】等多个服务接口。

四、通过水平扩展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这一块要分开来讲。

1. 前端部分

使用nginx反向代理软件提高并发处理量

nginx进行水平扩展:DNS轮询等

2. 应用服务器部分

java中常见的应用服务器tomcat为例,它可以实现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配置成功后,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服务器池”,如果想要再提高处理能力,只需要向“池”中继续添加应用服务器即可。另外,集群也实现了系统高可用。

3. 数据库层面

常见的分库分表,读写分离都是解决数据库压力大的方法之一。

数据库瓶颈是系统在运行中最先碰到、最常碰到的问题之一。

经常见到的问题就是磁盘IO高,导致处理缓慢。

刚才所说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常见的分表原则有:按范围分,按哈希值分。

4. 缓存层面

在系统中添加缓存是当前必选的方案。

添加缓存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磁盘IO。

可以缓存的内容很多,例如缓存页面内容(HTML,CSS,图片),缓存应用服务器中数据对象等。

通过设计多级缓存,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请求的快速响应。

在分布式架构中,还要注意分布式缓存的更新一致性问题。(不再详述)

五、最后

其实很多系统的并发数都不到百万级,只有少量头部网站才会有,例如淘宝。

但我们之所以研究如何解决百万级并发架构,是从中学会和掌握【系统架构演变过程】。

系统架构设计的原则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能刚开始架构就要满足百万级,因为这样设计会提高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所以,我们要明白:系统架构是演进的。

只有当我们经历了从【单一架构】至【分布式架构】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架构的能力。在这过程中,你的架构能力也会飞快增长。

我是一名Java全栈开发工程师、系统架构师,从业15年。曾带领小团队完成多个数百万级项目。我正在写一些关于互联网行业及开发技术方面的文章。关注我,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项目开发、行业及求职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关注后私信我,向你免费分享行业级学习资料)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