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电机原理,42和57步进电机的区别?
答:
区别在于输出力矩:
1、42步进电机是指安装机座尺寸是42mm的步进电机,其最大输出力矩是0.5NM;
2、57步进电机是指安装机座尺寸是57mm的步进电机,其最大输出力矩是3.0NM。
步进电机是一种感应电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电路,将直流电变成分时供电的,多相时序控制电流,用这种电流为步进电机供电,步进电机才能正常工作,驱动器就是为步进电机分时供电的,多相时序控制器。
扩展资料:
步进电机的运行性能与控制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从其控制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归类于开环或闭环系统中。
1、反应式
定子上有绕组、转子由软磁材料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步距角小,可达1.2°、但动态性能差、效率低、发热大,可靠性难保证。
2、永磁式
永磁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用永磁材料制成,转子的极数与定子的极数相同。其特点是动态性能好、输出力矩大,但这种电机精度差,步矩角大(一般为7.5°或15°)。
3、混合式
混合式步进电机综合了反应式和永磁式的优点,其定子上有多相绕组、转子上采用永磁材料,转子和定子上均有多个小齿以提高步矩精度。其特点是输出力矩大、动态性能好,步距角小,但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按定子上绕组来分,共有二相、三相和五相等系列。最受欢迎的是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约占97%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原因是性价比高,配上细分驱动器后效果良好。
该种电机的基本步距角为1.8°/步,配上半步驱动器后,步距角减少为0.9°,配上细分驱动器后其步距角可细分达256倍(0.007°/微步)。由于摩擦力和制造精度等原因,实际控制精度略低。同一步进电机可配不同细分的驱动器以改变精度和效果。
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区别?
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主要区别如下:
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又称感应电动机,转子的转速低于旋转磁场的转速;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其转速与脉冲频率相关。
结构:步进电机与异步电机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
控制方式:异步电动机主要通过交流调压的方式进行控制,其启动和调速性能与电压相关;而步进电机则由控制器进行驱动,能快速启动和停止,可实现较高的动态性能。
应用场景:异步电动机适用于大部分需要交流动力输出的场合,如工厂、办公室等;而步进电机则更多应用于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中,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特性: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受电源频率的影响,与负载大小和负载性质有关;而步进电机的转速仅与脉冲频率有关,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总结来说,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在结构、控制方式、应用场景和特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电机类型。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由哪些因素决定?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α是反映步进电机绕组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转子转过的角度。步距角α一般由定子相数、转子齿数和通电方式决定。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
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利用其没有积累误差(精度为100%)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开环控制。 现在比较常用的步进电机包括反应式步进电机(VR)、永磁式步进电机(PM)、混合式步进电机(HB)和单相式步进电机等。
永磁式步进电机一般为两相,转矩和体积较小,步进角一般为7.5度 或15度; 反应式步进电机一般为三相,可实现大转矩输出,步进角一般为1.5度,但噪声和振动都很大。
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磁路由软磁材料制成,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
混合式步进电机是指混合了永磁式和反应式的优点。它又分为两相和五相:两相步进角一般为1.8度而五相步进角一般为 0.72度。
这种步进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本次细分驱动方案所选用的步进电机。 电机固有步距角: 它表示控制系统每发一个步进脉冲信号,电机所转动的角度。电机出厂时给出了一个步距角的值,如SL86S2114A型电机给出的值为0.9°/1.8°(表示半步工作时为0.9°、整步工作时为1.8°),这个步距角可以称之为‘电机固有步距角’,它不一定是电机实际工作时的真正步距角,真正的步距角和驱动器有关。
如何接好步进电机接线呢?
朋友们好,我是电子及工控技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步进电机作为位置控制的一种执行装置在许多场合都可能会用到,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线位移或者角位移的一种特殊电机,比如在空调中就用到了微型的步进电机用来用来调整空调的出风口的扇叶的角度、以前电脑光驱的弹进和弹出以及经济型的数控机床上也会用到步进电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步进电机的一些问题。
步进电机的分类步进电机的种类有多种,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和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在这三种步进电机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是混合式步进电机,这种电机具有前两种电机的优点,比如混合式步进电机的转矩大、动态性能好、控制位置的精度高,在工业上使用的比较广泛,其外形如下图所示。
步进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现在我们以四相永磁式步进电机模型为例子来谈谈步进电机的结构,我们先来瞧瞧步进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步进电动机里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部分,它的民资叫“转子”,为了更能说明问题,在每个转子的齿上都编了一个号,从图中可以看到它有六个齿。我们在看它的外圈是不转的,我们称它是“定子”,在定子上有八个齿。
我们从步进电机的实物图中可以看到,在定子的每个齿上都缠绕了一个线圈绕组,我们从步进电机的示意图可以看到,正对着两个齿上的绕组它们是串联在一起的,它们是可以同时得电和同时断电的,这样以来就形成了四相绕组。我们在示意图上用A-B-C-D来标注。因此这种步进电机就叫“四相”步进电机。我们假设先B相绕组闭合导通,这样就会在所对应的定子绕组齿上产生磁极,此时转子的“0”号和“3”号离它们最近,这样就会产生最强的吸引力。然后把B相断开,接通C相时,转子的“1”号和“4”号距离它们比较近,这样它们就会与C相绕组对齐。这样以来转子就会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如此以来,如果我们按照B相-C相-D相-A相的顺序给步进电机的绕组通电的话,这样步进电机的转子就会按照逆时针的方向不停的运转。
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知道,只要我们给步进电机的电子绕组输入一序列的电脉冲信号,那么步进电机的转子就会不停地转动一个角度,这就是步进电机名称的由来。
步进驱动器与步进电机的接线我们知道步进电机需要给绕组通入电脉冲,但是这个电脉冲需要有一定的幅值和宽度才可以使步进电机转动起来,因此这就要给步进电机加一个驱动装置,对于微型步进电机我们可以用三极管或者驱动芯片来担当驱动装置,像我以前学单片机时,在学习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的时候我曾经亲自用9012PNP三极管搭接了一个微型步进电机的驱动装置,如果用驱动芯片的话可以用ULN2003A芯片也可以。但是如果是大功率的步进电机,像几十瓦到上百瓦功率的步进电机就需要专用的步进驱动器了。
步进电机的接线
我们以两相双极混合型步进电机为例来说明它的接线方法,如果我们不知道这四根线的绕组,我们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去测量,若测得的两根步进电机引出线之间有阻值的话,则说明它们俩是同一绕组。对于两相双极混合型步进电机它有四根引出线,通过用万用表测量会得出,其中红色线和蓝色线是阻值较小,它们是同一个绕组;同样绿色线和黑色线阻值较小,它们俩也是同一绕组。
接线时,只要把同一绕组的步进电机的驱动器上相应输出端子上,比如上图中的A+和A-接在同一个绕组上,B+和B-接在另一个绕组上即可。接好后开机试车,如果转向与我们的要求不一样,只要把A+、A-和B+、B-对调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敬请关注电子及工控技术。感谢点👍。
直线电机与步进电机的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直线电机和步进电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直线电机的优点:
1. 直线电机无需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因此效率高,噪音低,可靠性和寿命更长。
2. 直线电机速度可达极高,加速度大,可快速响应控制系统,具有较短的启动时间。
3. 直线电机运动平稳,重复定位精度高,可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常用于CNC加工设备、医疗、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直线电机的缺点:
1. 直线电机的价格相对较高,成本较高。
2. 直线电机长度较大,装置需要考虑空间,需要确定好安装位置。
3. 直线电机的电机转矩相对较低,需要与其它增力装置组合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步进电机的优点:
1. 步进电机驱动方式简单、易于控制并且适合于高精度应用,可进行精确的运动定位,常用于3D打印机、X-Y平移台等领域。
2. 步进电机没有机械传动结构,可减少机械损耗和噪音,维护简便。
3. 步进电机容易与微处理器连接,可以通过程序来控制,具有自校准功能。
步进电机的缺点:
1. 步进电机的效率较低,能耗较大。
2. 步进电机在高速运动时,容易丢步现象,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减少丢步。
3. 步进电机的运行转矩较小,在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稳定性需要改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