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3700,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1. 荣耀MagicBook 14英寸轻薄窄边框笔记本电脑 图1-3
售价: 3799元 (R5 8G 256G 高清屏)
4099元 (R5 8G 512G 高清屏)
- 搭载集成Radeon Vega Graphics 显卡,性能充分释放;
- 三面金属机身,5.22mm微边框设计,1920*1080 IPS 高清屏,带来大视觉体验;
- AMD 瑞龙5 2500U移动处理器,性能提升153%;
- 半小时充电40%, 57.4WH大容量电池,配合荣耀只能省电技术,续航提升15%;
- 特殊定制的风扇外壳设计带来“峡谷效用”的空气流动
- 采用全尺寸定制键盘,独立Fn按键锁定,各种功能按键轻松单指切换
2. 小米 (MI) Ruby 15.6英寸金属轻薄笔记本电脑 图4-6
售价:3789元 (i5-8250U 4G 2G独显)
4698元 (i7-8550U 8G 2G独显)
- 全新第八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 独立显卡,2GB显存
- 双风扇散热系统,双出风口,2+2热管布局
- 双内存大营盘可扩展
- 7大接口,即插即用,无需转接器
- 独立数字键盘,数字录入快捷高效
3. 联想ThinkPad E485(03CD)14英寸笔记本电脑 图7-9
售价:3689元 (R5 8G内存500G)
4499元 (R5 8G内存256GSSD)
- E485硬朗外观,超薄21.9mm,轻至1.75kg,坚固不厚重
- 边缘强化设计耐冲击,金属转轴180度开合,30000次开合经久耐用
- 支持搭载“满血版”AMD锐龙7 2700U英东处理器机型,睿频释放至30W,性能优秀
- 全功能USB Type-C接口,同时搭载HDMI 1.4b接口, RJ45网线接口
- 支持快充,关机状态下1小时充至80%电量
能介绍一下卧铺火车的发展历史吗?
可能清朝就有火车卧铺了,但没有资料可以佐证。现在已知中国最早出现火车卧铺的时期是民国的北洋时代。当时的火车客车车厢实行等级制,一般分为头等、二等和三等车厢。这三种车厢的舒适度、待遇以及票价都有明显的差别。
▲从上到下,分别是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车厢
三等车厢的票价最便宜,但只有座位,而且环境也很差,车座是硬木板座,大多数车厢都没有冷暖气,一般好几节车厢才配备一位工作人员打扫卫生。
另外由于当时的火车头都是蒸汽机车,烧煤驱动,而坐三等车厢的人身份最低微,所以三等车一般是紧挨着火车头的,一路上都要承受从车头吹来的煤灰的直接侵袭。有人形容这种痛苦是:“风伴着煤屑吹来,闯进鼻似酸醋,塞闷像在棺材。”
▲民国三等车厢
二等车相比之下就好很多了,每个车厢都有冷暖气,座椅为垫椅,座位也较为宽敞,陈设比较讲究,某些超长运输的铁路线上还设有侍者和卧铺。而卧铺是四人一间,舒适度一般,相当于现在硬卧水平。当然,二等车的价格肯定要比三等车贵多了,通常是三等车票的两倍。
▲民国二等车厢坐席
头等车厢的车票最贵,但也最舒服。车里除了有冷暖气外,地上还铺有地毯,每个车厢都有化妆室和卫生间等设施。而且最关键的是,头等车厢的卧铺很舒服,舒适度比二等要好,相当于现在软卧水平。
▲民国头等车厢坐席
▲民国火车卧铺
关于这三种车厢的舒适度差异,张恨水先生在他的小说《平沪通车》中有直观的描写。
深夜的火车里,旅客都被摇晃着进入了梦乡,但是这梦的甜苦也分三等。头等卧车里有的单人睡着,有的成双睡着,热气管温度升到三十八九度,高过了人的体温。睡榻上的弹簧软绵绵的,人躺在上面像驾着云一样。二等卧车里温度和头等卧车一样,只是睡铺窄小,弹簧也不大软,人只是睡觉,不像驾云。而况屋子里有四个人,多半是彼此不相识的。至于三等车里根本无所谓卧室,白天是坐在那椅子上,到晚上依然是坐在那椅子上。▲民国年代停靠在站台上的沪平通车,最左侧车厢上标有“I”字样,即代表头等车。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5年至1959年由东德进口了107辆高级客车车厢,做为与苏联的国际联运以及高级干部公务车使用,之后这些车型被编为第一代“18型”客车。
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自行设计试制第二代18型客车。起初只有硬座,没有卧铺。后来到了1964年和1966年才分别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研制出了软卧和硬卧车厢。
值得一提的是,YW18型硬卧车与现在常见的硬卧车不一样。现在的硬卧车是两组三层卧铺敞开式单间,而YW18型硬卧车是两组双层卧铺的包厢布局(与软卧车布局一样,只是舒适性稍差)。
▲YW18型硬卧车,两组双层布局
在研制18型客车之前,大连机车车辆厂在1953年还自行设计制造了21型客车。这是新中国最早自行设计的客车厢。不过由于该型客车的设计参照是苏联1950型客车和日军侵占时期制造的1型客车,有明显的经济技术指标落后和舒适性差等缺点,比如该车型的中铺位置较低,下铺坐人直不起腰来(跟现在的两组三层布局一样),所以21型客车在1958年就停止生产,被22型取代。
▲YW21型硬卧车剧照
22型客车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代主型铁路客车,曾经在中国铁路客运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该车型于1956年开始设计试制,1959年生产,一直到1994年才停止生产。
鉴于这一车型很多人小时候应该坐过,就不多了。唯一值得说一下是,22型的硬卧车厢曾经有几次设计变更。最初的车型是有边铺的,后来才修改成现在这种活动座椅加小茶桌,没有边铺的布局。
▲22型软卧车内部(走廊)
22型客车停产后,新的25型客车全面取其而代之。这个车型坐的人更多,就不多说什么了。这里只说一个25型客车中的一个比较稀少的卧铺车型——双层硬卧车(SYW)和双层软卧车(SRW)。
这种双层卧铺不同于一般车型,它从外面看这样的▼
里面有楼梯,分为上下两层▼
上、下层都是一个单间有四个铺,车厢两侧是楼梯,形成环状,上层和下层卧铺是错位的布局,下层卧铺在左侧,上层在右侧。
▲一个单间四个铺位,上铺非常拥挤
现在动车组也有动卧了,但我没坐过,就不多说了。
乘风分配律计算?
乘风分配律是一个关于分配和乘法运算的数学原理。它常用于对乘法运算进行简化和重组。
乘风分配律可以表示为:对于任意实数 a、b、c,有以下等式成立:
a × (b + c) = a × b + a × c
换句话说,当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时,可以先将这个数与每个加数分别相乘,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我们来计算 3 × (4 + 5) 这个表达式: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乘风分配律将其重写为:3 × 4 + 3 × 5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计算:12 + 15 = 27
所以,3 × (4 + 5) 的结果是 27。
乘风分配律在数学运算中非常常用,它可以简化复杂的乘法运算,使计算更加简便和高效。
西藏自驾游费用要多少?
近几年来我对西藏的向往,对雪域高原的膜拜,对神洁雪山的敬畏。同时为了亲临感受了318沿途壮丽景色,圣湖羊卓雍错、纳木错的绝美风光。去了一次西藏,大昭寺门前虔诚的叩拜者启发着我的人生,每一个匍匐叩拜者深深地冲击着我的心灵。红山上雄伟的布拉达宫凝结着千百年来藏族人民的智慧,使我对这个像雪域雄鹰般的游牧民族心生敬佩。我去了一次西藏,了却了我几年来的一个殊愿、一个情结。以下是我们一家三人一车十六天行程的所有费用。
费用明细如下:
1、 过路费: 756元
2、 加油费:4130元
3、 生活费:4150元
4、 住宿费:4404元
5、 门票费:2040元
6、 总里程:7000公里
共计支出:15480元
山东为什么不下雨呢?
山东在我国的知名度很高,境内有山有水,拥有泰山、三孔、蓬莱阁等知名景点,每年来到山东旅游的人非常多。而且山东境内还拥有平原以及丘陵,西部平原是粮食的高产区,东部丘陵昼夜温差大,所生长的烟台苹果全国文明。另外山东还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港口城市,然而拥有如此多海洋的山东竟然是一个缺水省份,南水北调的调入省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山东降雨少。准确的讲山东的降雨主要分为两个区域,鲁西南和鲁东北,鲁西南地区的降雨量是要胜过鲁东北的,鲁东、鲁北地区才是山东真正降雨少的地区。以我所在的鲁东城市烟台为例,近些年连年干旱,如果不是冬季下雪多,开春后冰层融化,干旱后果会更加严重。形成如此局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个是地势地貌的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使山东半岛的降雨少。首先是地理位置原因,从地图上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地区直插海中,北部是渤海,南部是黄海,所以山东半岛是受海洋水分子调节的地区,海洋气候对温度调节作用很棒,按道理如此多的水分子蒸发到空中很容易形成降雨,但是水分子形成水滴必须是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想象下冬季室内玻璃水珠),而从西北部吹来的冷空气到达半岛前先得经过渤海,渤海调节后的冷空气不再寒冷。另外地势地貌原因我国的降雨普遍是南方多北方少,远了不说,以山东南部的江苏为例,江苏会受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加之东部太平洋水汽条件充沛,所以集中在江苏的雨水非常多。而副热带高压基本不会北上山东。加之山东胶东半岛基本没有高山,很难将已经将形成水汽的云层留在山东境内,所以山东的降雨比较少。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