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克力,你最佩服的导演是谁

伏羲号

饺克力,你最佩服的导演是谁?

我是小十五电影吧。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当然是徐克了。

饺克力,你最佩服的导演是谁

原因有三:

第一、多面手,无论监制、编剧、导演还是自己上去演还是都能信手拈来,成绩斐然。

从1979年,《蝶变》开始,徐克就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勤奋多产,几乎每年一部,并且质量上乘,反响热烈。比较出名的有《鬼马智多星》《新蜀山剑侠》《刀马旦》《豪门夜宴》《青蛇》《梁祝》《刀》《蜀山传七剑 》《智取威虎山3D》还有那大名鼎鼎威震海内外的《黄飞鸿》系列。 这些片子真的是叫好又叫座,看起来十分过瘾。

第二、自我风格,做事要求极致。

我们在看徐克电影时,会明显感觉与其他电影的截然不同。因为这些电影有明显的他的烙印。徐克的脾气,为人处事,艺术手法,是他自带的一种邪性和自我风格。他特立独行,剑走偏锋。

我们清楚知道大才子黄黄霑替他起的外号——徐老怪。一面是爱称戏谑,另一方面是也对他严格要求的无奈。

据说,1990年,黄霑在为《笑傲江湖》谱曲时,交了5-6次稿,都被徐克退回来了。黄霑很是抓狂呀,然后从古书《乐志》中“大乐必易”四字得到灵感,将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倒为“羽、徵、角、商、宫”,终成《沧海一声笑》名曲。

黄霑后来回忆此事,坦言如果不是徐克那种逼法,难成此经典,徐克对于艺术的追求可见一斑。而徐克对于作品的“控制欲”,亦处处流露在创作上。

他喜欢牢牢掌控电影,即使只是监制身份,也会干预电影创作。这种性格的人就是心大,心里装着很多想法,却分身乏术,只能委托别人来完成,却不愿放手,还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作品。所以能跟徐克合作的也不是一般人,首先要受得了他这种脾气。

第三、侠意浓,邪性足。

1983年《蜀山:新蜀山剑侠》,是徐克憋了两年,花掉2000万港元拍出来的仙侠片。“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李寿民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早于1949年被改编成电影《蜀山剑侠》,由曹达华主演,然而当时的拍摄技术完全还原不了小说中那天马行空的想象意境。徐克专门礼聘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特技小组来打造片中的特技镜头,虽然制作水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已经落伍,且还有点粗糙,但的那个电脑不发达的时代,也是极其牛气的。那想象力丰富,道具和场景无不让人佩服。

在徐克及其团队努力下,《黄飞鸿》系列大火呀。小弟就特别喜欢这个系列。当《男儿当志强》曲子一响起,我就恨不得找一个黑暗的恶势力,和他们做生死斗争。“天气有正气,男儿当志强”。我们中华民族就因为这种不屈的精神,所以才屹立于世界,才变得强大起来。

在1993年徐克一手将《黄飞鸿》系列带火的同时,他却让赵文卓演《青蛇》。这部电影独辟蹊径,拿民间传奇故事《白蛇传》来改编,别人讲的都是白娘子救许仙,徐克偏要讲她身边的小青。白娘子已经得道,而小青却是妖气未消,她对人间情爱充满了好奇,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还有六根未尽的法海,徘徊于正邪之间难以自持。这一妖一僧的交锋与斗法撑起了整部电影,不惜工本打造的惊艳特效那时候已经是一流水平,水漫金山的场景令人印象极深。

1995年的《刀》剑走偏锋,翻拍自张彻的《独臂刀》,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都说徐克善于营造背景,《刀》的背景便是一个架空的野蛮江湖,破败的土墙、凛冽的风沙、昏暗的酒馆、红火的铁匠铺、肮脏的街道,每一个出现的路人都一脸麻木;每一个带刀的强盗都凶相毕露。炼锋号铸刀厂的大弟子定安,他的父亲被江湖上最快的刀手所杀,背负着仇恨,却被无情的摧残至穷途末路,仅剩一只不会使刀的左手,和他父亲留下的一把断刀。他却凭借这仅有的一切,悟出自己独特的杀手锏,用那把断刀手刃仇人。电影从头到尾都憋着一口气,镜头摇晃到摧人欲吐,90年代的香港人哪里接受得了这些?还是因为打得不难看,勉强报收331万港元,对徐克来说,不是输得最惨的一次,对香港的武侠电影来说,却非常可惜。豆瓣上2.5万人打了8.0的高分,足可证明这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独特作品,亦是武侠电影中最犀利的一次。

徐克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也是一个多面手,他编剧,导演,监制,都很强大。有的人,一生拍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就很牛了,而徐克无疑是牛中的大牛。

哪吒导演三部电影?

两部电影,《打,打个大西瓜》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接连打破国内电影史记录,这部作品的导演饺子(饺克力)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各路官媒也好自媒体也好,对他的报道很多,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位导演出生于四川泸州,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后,回到老家埋头几年,做了一部16分钟的原创动画,名动江湖。

彼时那部动画叫《打,打个大西瓜》,推出时间大概是2008年,推出之后,一时间网络为之赞叹,各种奖项、荣誉拿到手软,当地政府视他为青年才俊,对于这种行为大力支持,作品还入围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新媒体动漫作品奖、 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9—2012年)入选作品等等,此后,也有资本对他十分看好,投资他成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之后转型成为专业的公司:成都饺克力动画有限公司。

你有哪些反复回购囤在家里的网购美食?

1.辣条

(如此美味的食物,有谁会不喜欢。有哪一孩子不是吃着辣条长大的。嘿嘿)

2.自热火锅

作为一名独自放假在家的学生党,不会做饭不会做菜,吃什么呢?

当……当当当~

自热火锅

啊!

不要太美味。nice,兄dai

外送教程一份%biubiubiu

偶尔还是要给自己开顿荤

事先说明,没有打广告,只是一个参考

3.俄罗斯紫皮糖

记得我第一次吃是班主任奖励的,吃在心里那叫一个甜,不过呀,它是真的很香。你们知道吗?我对巧克力很反感,我感觉吃巧克力就像外国人吃皮蛋一样难吃。相反,我还挺喜欢吃皮蛋的,那味道绝了,它的清,它的黄,留恋唇齿之间……呃呃好像跑题了

紫皮糖,焦糖酥脆,巧克力浓香,清爽甜蜜,好滋味!酥酥脆脆,口感爆棚!热量低,超健康!

有莫有ikun

参考

4.上好佳田园薯片|烤肉味

这个这个好吃。我第一次买是综合包里有5个小的各种口味。但我唯独pick它,为它打call。简直OMG,~unbelievable~

小包3¥,大包5¥

5.冰淇淋化了

这一系列应该都还不错,但我个人较喜欢冰淇淋化了,和冰淇淋味道一样,但比冰淇淋热量低很多,减肥的妹纸,可以解解馋。

哪吒之魔童降世超越流浪地球?

个人认为中国动漫电影的崛起,应该有以下几个阶段和表征:1、类似于迪士尼、漫威宇宙这样的厂牌连续获得成功;2、类似于《冰川时代》、《功夫熊猫》、《冰雪奇缘》、《超人总动员》之类的系列作品连续获得票房成功;3、动漫电影的厂牌亚文化以及周边产品的亚文化的衍生、成熟(举例,米奇系列IP光毛绒玩具就形成一个单独产业链);4、中国动漫电影实现海外票房的成功;5、中国动漫电影创作出比肩《怪物工厂》的扎根母文化、超越母语叙事风格,具有未来感的剧本系列;6、成为全球动漫人才、资本的流向地。这才达到了中国动漫电影崛起的标准。

观察资本运作和供应链协同,是笔者的职业习惯。

近几年来,遇到精彩的动漫作品我基本上会二刷,大圣归来三刷。因为观影的时候打心底里是喜悦的。鉴于地域条件,并没有机会在影院观影过《大闹天空》、《哪吒闹海》那一代经典之作。再到后来就直接被日漫席卷、浸润,潜意识中日漫就是动漫的标准。期间还夹杂着《Tom & Jerry》、《SNOOPY》、《TinTin》这类经典,紧接着是影视市场的开放,引入的大量好莱坞作品。这个过程里,笔者作为观众,心中五味杂陈,以一代人的记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为例。这两部作品都是二维动漫,在当时的条件下,堪称经典!但几十年过去了,中间乏善可陈,直到熊熊系列的出现。2D相比3D和后来的IMAX,只是艺术表现手段之一,这个并无高下之分。那些年让人沮丧的是整个产业链都看不到中国人自己的起色,从电影制作工艺、叙事手法、文化的输出、营销手段等维度看,过去的作品具有浓浓的时代特征,非常平面化,辨识度颇低。常常恨不得自己创造一个类似于阿童木、哥斯拉一样的角色,替中国文化刷遍天下,争一口气。

后来总算明白了,图样图森破!创造一根独苗文化产品就能影响全世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强大如宗教或信仰,都需经过百年千年的发展,甚至是血腥的斗争,才能做到拥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世界级的动漫作品,本质上是流行文化的输出,流行文化的话语权本质是文化产业链的话语权,而文化产业链话语权取决于民族文化的话语权,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取决于综合国力的话语权。

一种流行文化能够引爆,本质是综合话语权提升的结果。

一个文化产品能够成功,本质是产业链成熟的结果。

这几年来,《熊出没系列》、《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大护法》、《哪吒》等作品大大刷新了中国人的观影眼界,大家隐隐约约感到,似乎到了中国动漫影视作品的春天。从文化产业链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链条节点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全部都来源于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变迁。

文化自信,土壤适宜——政策成熟

2015年,官方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

2017年十九大中,正式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发展理念;

2018.12.13,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

2018.12.25,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

2019.1.23,国家税务局推动影视行业自查自纠申报税款的相关问题落地。

从政策层面来说,影视创作的产业环境逐渐在改善,意味着生更发芽的土壤变得越来越适合动漫作品的生根发芽。

图片源自艾瑞咨询

大水漫灌毁地,精准滴灌养人——资本领域的成熟

在整个影视投资领域,A股影视上市公司和初创公司自2013年来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再到回落的过程。影视企业融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券,都在2015~16年间获得了较大额度的增长,这其中出现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量——互联网巨头,挟裹着巨量资本,成为小屋里的大象,横冲直撞,一时风管无限。多种原因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独特的现象“流量明星+大IP=爆款”,由于流量明星大幅挤占了整部影视作品的创作成本,导致一连串的作品质量塌方,从而带来院线业绩的塌方,掉进了恶性循环的坑中;与此同时,国家对该领域融资新规的出台,也导致2017~18年影视领域融资的规模大幅下滑,影视作品作为资本运作的点缀,逐渐收敛。

图片源自艾瑞咨询

多重原因,促进大水漫灌的资本转向精准滴灌,2017-2018年市场反而屡屡出现了一系列现象级作品,这表明票房不仅被资本的加持所决定(相对而言,投资越大,制作越精良,相对容易受到观众青睐),同时观众又用双脚投票,好看就来,不好看就走,高举口碑高牙大纛,反向引领资本的投向,从而逐渐走向:资本扶持创作、创作孵化精品、精品引爆票房、票房反哺资本、资本加持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筚路蓝缕,心志无悔——创作者的成熟

说到创作领域,不得不想提到许许多多动画制作公司的苦命生涯,为了生存下来,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得不见活就接,商业插画、广告、书刊、MTV等,无论是《大鱼海棠》、《白蛇缘起》还是《哪吒》的创作团队,只要一提到“怀胎”育儿,没有不唏嘘不已、热泪盈眶的。《哪吒》导演提到,当年花了3年8个月,磨了一部《打、打个大西瓜》的短片出来,没有收入,依靠啃老母亲的退休金,遭遇无数冷眼,坚持下来……

而这个艰辛的过程,只不过……是无数动漫电影创作者修炼过程中的常态。

图片源自时光网

他们熟谙世界动漫电影工业的创作过程和特点,比如上海美术制片厂、宫崎骏全系列、押井守、大友克洋、皮克斯、迪士尼、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各种全系列作品。

这些创作者在熟悉动漫电影工业的游戏规则之外,还扎根于自己的文化血脉之中,汲取营养,艰苦摸索,逐渐地找到了属于民族文化的再表现之路。《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带来的灵魂叩问“为什么中国文化要外国人来拍?还拍得这么好?”即将成为历史。

中国动漫电影终归要走“挖掘传统文化,旧瓶装新酒”到颠覆想象“三体”刷遍全球之路。

随着创作者生存要素的改善,创作领域将会有更大的产出空间。

建制完整,军团作战——动漫制作工业的成熟

影视后期制作行业是伴随着影视行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可以说影视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制作行业的发展。

欧美地区的电影事业及后期事业发展早于国内,从最早的卢米埃尔兄弟到意大利现实主义,以及法国新浪潮,再到新好莱坞电影,欧美电影的发展史就是世界电影的发展史。

从原始手工制作阶段、朔胶模型搭建影视合成制作阶段、三维电脑制作及非线编合成阶段。中国因为起步晚,差距巨大,一直处于追赶的过程之中。

然而2009,一部卡梅隆的《阿凡达》,率先采用IMAX技术,重新定义了现代电影的工业标准,这对高呼中国电影快速追赶欧美口号的人来说,是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行业内外真正冷静下来,正视这个代差。撇去浮躁的自负之后,才真正使整个领域的人才得到了质的飞跃,今天的动漫影视作品,从细节设定来看,相对于2010年代之前,有了质的飞跃。

从人才+硬件角度来说:3D技术人才、拍摄技术、摄影设备、渲染计算能力、音效、配音人才,不仅完备,而且战斗经验十分丰富;

从行业间协同来说,美术合作、数字资产、绑定合作、群集合作、灯光合成、CFX特效、后期合成、音乐制作、音乐制作营销、声音后期制作、海报制作、3D转制合作、项目管理系统(CgTeamWork)、渲染,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产业链的成熟,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图片源自艾瑞咨询

众口难调那就分开调——院线的成熟

我国电影银幕增加空间巨大,美国3亿人口,现有4万块银幕,大约每百万人就有130块,如此核算我国人均屏幕数,即便到达美国的80%,我国银幕上限将达15万块,相对现在的5万块,还归于初级阶段。

图片源自金逸影城官网

2017年我国人均观影人数达1次,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年观影人次4次,还处于低水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表明2020年,我国电影商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商场,逾越北美,我国票房还有5~8倍的增加空间,未来5年我国院线票房规划可达2000亿,未来10年可达5000亿,加上相关工业,其商场总规划可到达惊人的4万亿元人民币。

图片源自艾瑞咨询

从数据上看,2017年以后,票房的同比增幅逐渐趋缓,但是其他项的收入增幅却在逐渐增大,这是院线成熟的一个标志,它代表着围绕文化产品的生态体系正在逐渐发育之中。

如果你觉得这个有点抽象,请回忆一下等候观影时坐过的付费按摩椅,3D眼镜租赁等新生业态。

消费者不再把看电影当做约会、纪念日才参与的仪式感性消费行为。观影逐渐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如同逛超市买瓶装水一样的常规消费,并逐渐形成差异化的消费理念。分国别、分厂牌、分类型、分内容,每一个标签下都聚集了巨量人群,比如漫威。中国动漫电影的成熟,必然也会催生这种社群的形成。

图片源自艾瑞咨询

“内容+渠道”全产业链——营销的成熟

动漫电影,最开始被认为是未成年人的消费品,随着欧美动漫电影的引入,行业逐渐学会了全要素营销的经营模式。

“内容+渠道”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标配结构,并以此建立互相依存的业态关系,通过对“渠道、衍生、辅助”的布局,也形成了行业壁垒,使市场竞争的硝烟更加浓烈,也使原创者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大数据对电影的创作、决策、资本效率、观影目标锁定起到了巨大的指引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终端,给予人们订阅、观看、消费、传播动漫电影作品巨大的便捷性及高效性,营销的有效渗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举例:行业代表光线传媒对猫眼票房、阿里影业对淘票票的相应合作。

于此同时,我国的电影衍生品工业已经起步,提升空间巨大,衍生品是与电影相关的饰品、玩具、手办模型、图书、海报、影视小道具、怀表、手表、酒壶、烟盒挂坠等物品,参照漫威的作品矩阵,衍生品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回报,并形成独特的亚文化和掌握文化输出的话语权。

一枝独秀不是春

有人说《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代表着国漫的崛起,个人觉得为时尚早,前文说到,中国影视发展是紧密吻合整个国家话语权的发展史,在轰轰烈烈的动漫电影发展史上出现几部现象级作品,合情合理;在积淀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里开出几朵漂亮的花也是理所当然。个人认为中国动漫电影的崛起,应该有以下几个阶段和表征:

1、类似于迪士尼、漫威宇宙这样的厂牌连续获得成功;

2、类似于《冰川时代》、《功夫熊猫》、《冰雪奇缘》、《超人总动员》之类的系列作品连续获得票房成功;

3、动漫电影的厂牌亚文化以及周边产品的亚文化的衍生、成熟(举例,米奇系列IP光毛绒玩具就形成一个单独产业链);

4、中国动漫电影实现海外票房的成功;

5、中国动漫电影创作出比肩《怪物工厂》的扎根母文化、超越母语叙事风格,具有未来感的剧本系列;

6、成为全球动漫人才、资本的流向地。

这才达到了中国动漫电影崛起的标准。

动漫电影产业不是飘在空中的云,它必然也要遵守商业发展规律,全要素生产力中,从政策、资本到人才,供应链每个环节都不能少,高度发达的供应链带来高效的产出,才能带来动漫电影发展的新高度。

(图片源自头条开放版权,其它见标注)

你们认为国漫现在的质量有上升趋势吗?

相比几年之前,国漫确实进步了不少,几年前制作动漫的公司就那几家,每年上线的国漫亦是少之又少,如今腾讯与B站相继扶持国漫,新团队与新作品也在不断地露面,才让国漫重新焕发出希望。

要说国漫最绝望的时候,莫过于魁拔4的胎死腹中了,那时候市场对国漫并不友好,魁拔3的惨败让魁拔4无限期延长,那么魁拔是一部好作品吗?其实这个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魁拔有一个很大的世界观,电影版却因为时长的原因不能把世界观讲清楚,以至于许多观众看的时候云里雾里,同时魁拔系列的制作水平并不能说很高,当然按照当时国内对比来说是不低,但放在全世界里,也只能勉强及格。

那么国人真的做不出优秀的动漫了吗?当然不是,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由上海美术制品厂制作的《大闹天宫》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更是获奖无数,早一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以水墨画的形式制成动画,仿佛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上海美术制片厂在之后还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哪吒闹海》、《宝莲灯》、《天书奇谭》等等多不胜数,这说明国人仍然能制作出优秀的动漫。

国漫有过如此优秀的基础,为何还会在近几年里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其实主要是因为外国作品的冲击。九十年代末,日本动漫开始崛起,日漫以类型丰富,剧情精彩等等迅速影响了全世界,相信不少九零后的童年都是日本动漫所陪伴的。另外,美国在1995年上映了一部3D动画电影,名字叫做《玩具总动员》,这部作品以老少皆宜的剧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宣告着3D动画时代的到来。至此,2D动画以日本为主,3D动画以美国为主,中国的艺术动画逐渐没落。

那么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就没有艺术性了吗?这种说法自然是错误的,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作品,里面所探讨的精神,所传达的思想都影响了无数人,我们也并不能一味说他们的作品缺乏艺术性,而是他们在兼顾艺术的同时,也让大众能够欣赏。艺术并非画地为牢,自己弄一个小圈子自己欣赏,真正的艺术要经得起大众的考验。

当然,或许许多动画人在创作时并未把艺术看得太重,这是如今国漫与曾经国漫的一大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时代不同。如今信息得到了飞速发展,看一部动漫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在电脑上看,甚至用手机看,且观众大多是用自己零碎的时间看,因此不会特意去思考作品里的艺术成分,而是追求爽,于是热血的、搞笑的剧情最受欢迎,为了考虑到观众对“爽”的需求,动画人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动画,类型都十分丰富,剧情也很精彩,因为引进的原因,广电会过滤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或许传播的思想不是很好,或许是质量不达标,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国家每年仍然产出不少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出来,是因为市场的允许。

国漫市场一直不被重视,老一辈们一直认为动画是小孩子看的,投资人也不愿意投资动画领域,投动画领域赔钱,做动画更是赚不到钱,进而导致恶性循环。好在曾经看日本动漫的那一代如今已经长大,他们进入了各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人为梦想进入了动画领域,这些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动画不是给小孩子看,大人一样也可以看,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今国漫开始崛起。

但真正谈崛起还为之过早,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说到希望,就不能说一部为国漫市场带来希望的作品,这部作品叫做《大圣归来》,影片上映之初没有做过多的宣传,但是却有大量的“自来水”(观众自发)为这部作品宣传,以至于最后拿下了5亿票房。这5亿既是对大圣主创人员付出的回报,也是国漫驱散市场寒冬的一剂良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圣之后,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

但市场变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问题,比如圈钱而劣质的作品也会应运而生,在大家看到有钱赚的同时,一些人就开始投机取巧,打算用粗制滥造来趁着风口火一把,这些人的出现不仅不会让国漫崛起,还有可能会让国漫再度凋零。​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