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是什么意思,为何只有浅景深才会让人有微距的感觉?
谢悟空邀答。为何只有浅景深才会让人有微距的感觉?我想,这问答题问的不够严谨。这是因为:1,浅景深是微距摄影的特点。但微距摄影的重要指标是:放大率。2,浅景深不是只有在微距摄影下才具有,在一些常规镜头的拍摄画面中也存在。为什么呢?在解答这二点之前,有必要先让我们对微距摄影的定义做个简单的了解。关于微距摄影的基本定义有这么三种说法:二种说法是将影像比大于或等于1:1的摄影,称为微距摄影。第三种说法是,在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的影像比的都属于微距摄影。如下图影像比,也就是我们说的微距摄影的放大率(1:X)。在放大率1:X中,左边的数值“1”,代表的是相机成像的影像大小。右边的“X”,代表的是被摄物体的实际大小,“X”的数值越高,则放大率越小。比方说,放大率为1:4时,影像是被摄物体的1/4。放大率为1:1时,影像与被摄物体大小相等。放大率为6:1时,影像是被摄物体的6倍,己是接近显微摄影了。在了解微距摄影的定义后,回到前面的二个为什么?
1,浅景深是微距摄影的特点。但微距摄影的重要指标是:放大率。我们以佳能“百微2代”为例。在百微镜头上有个拍摄距离拨档开关,上面有二个刻度分别为:0.31m—∞;0.48m—∞。如下图这二个刻度的含义是:一个是在微距镜头摄影时,最近的拍摄距离0.31m。一个是在定焦镜头摄影时,最近的拍摄距离0.48m。也可以这么理解:百微2代镜头的微距摄影范围是在拍摄距离为0.31-0.48m之间。当拍摄距离超过0.48m时,百微镜头是起着100mm定焦镜头作用的。我们再来看看百微镜头上的另一个指示窗:放大率和距离刻度。如下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拍摄距离处在最近的0.31m时,放大率为:1:1。当拍摄距离为0.48m时,放大率为:1:3。当拍摄距离为0.75m时,放大率为1:5。从这里也可表明,“百微2代”的微距拍摄距离是在0.31-0.48m之间的。图例说的这些,主要是想说明:微距摄影,不在于拍摄者是否使用了微距镜头进行拍摄,而是在于拍摄者是否充分发挥了微距镜头所提供的超近距离拍摄能力,拍摄出符合微距摄影定义(放大率>1:4)的微距片子来。微距摄影中“薄如层纸”的浅景深,是由微距镜头的特殊构造,所带来的超近拍摄距离所形成的。如下图红箭头指示。还有下面这些微距摄影的片子,也可以感受到特有的浅景深效果。而下面这张宽幅的微距片子,则是采用了“全景接片”模式,微距拍摄了三张片子后,通过电脑PS工具合成出片的。既保持了微距摄影浅景深的效果,又保证了以宽幅画面满足完整展示拍摄场景的需要。2,浅景深不是只有在微距摄影下才具有,在一些常规镜头的拍摄画面中也存在。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张《荷花》片子。是不是也具备了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里的浅景深与微距的浅景深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
拍摄这张片子,用的是70-200mm变焦镜头200mm端拍摄的。为了达到浅景深的效果,采用了“全景接片”模式拍摄三张后经过后期合成出片。目的是,尽可能的接近被摄主体荷花,求得浅景深效果的同时,达到最大宽幅的画面。再如下面《荷花》片子,也是用同样手法拍摄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微距摄影,因为,这种常规镜头下的拍摄放大率远远小于1:4。尽管它们有着看似不错的浅景深。因而,微距摄影,重要指标是放大率。只有放大率>1:4的拍摄,才能具有微距摄影的特质与感觉。浅景深效果,是微距摄影所具有的特征。放大率在,浅景深效果就好。当你用微距镜头进行微距拍摄时,如果没有出现较好的浅景深效果,那就需要检查下拍摄距离,看看是不是超出了微距摄影所需的拍摄距离了。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赞赏)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小米手机长焦微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利用光学流体的流动性,通过挤压液态镜片改变光焦度来实现长焦+微距两种功能。
传统固体镜头中的镜片材料由玻璃、光学塑料等组成,加工成形后由率半径固定不变。通过将镜片慢组搭载在马达上驱动,通过光学轴向方向移动来改变对焦位置,实现从远景到近景的连续对焦。
50到200MM镜头概念是什么?
通俗的说,假如你和被拍区域的距离是固定的,那么50mm能被框住的东西就多些,200mm能被框住的东西就少些。
如果你要拍大江大河的风景,那么焦段越小越好,因为同一个镜头里容纳的内容就越多,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如果你想拍花花草草微距拍摄或者是一场球赛你远距离只想追着某一个你喜欢的球星拍摄的话,那么焦段就越大越好,主体会更突出,更有“一花一世界”的那种感觉。手机拍摄64m是什么意思?
这个功能主要是用来拍微距使用的, 64M下的照片可以将远处的景物看到更仔细,堪称手机上的望远镜,这样听课、听讲座、看演唱会、看比赛可以拍照,然后放大看的更仔细。 最后为大家解释下:红米K30后置四摄,其中6400万镜头是主摄镜头,其它都是辅助镜头。日常一般选择的拍照模式,是合成输出1600万像素,64M模式是6400万像素。一般情况下,两着没有区别,如果你有放大的要求或者裁剪的要求,用6400万就OK了,这就是区别。如何才能拍好微距?
柔柔的一夏(玉米芯须-百微)
微距摄影似乎是摄影中的“另类”,借助微距镜头或是其它些近摄附件,直击被摄主体,也似乎的不那么再乎(大多)的构图法则,直率的将被摄主体纤毫的细节表述出来,展示给观者的是:微观的世界。水滴(百微)
微距摄影题材包罗万象,镜头所能“触及”之处就可进行微拍。可也正是因为微距拍摄情况下,表现手法的(相对)单一反而会让拍摄者时时感到突破的难度,这是真的。那么,该怎样提升让微拍出彩呢?
1,贴近,贴近,再贴近。这里面有二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拍摄者贴近被摄主体观察其特质与(排列)规律性。二是要时刻留意微拍距离,将拍摄者观察感受到的以小见大的表述出来,给观者感受不同的微观世界。芦苇花(荣耀6x)荣耀10
摄影本就是个对主陪体取舍的过程,微拍就更显取舍的重要了。
2,微距摄影同样的需要光影,兼顾构图。有了光影,就有了故事,有了情节。同样的适用于微拍。尽管有许多的时候,微拍主体的环境不似其它题材拍摄在光影上来的那么从容与优越。而构图,因微拍主体画面多是处于纵深清晰面(相对)狭窄的平面中,因而在构图上似乎相对其它题材来的变化不大,多是以平面布局上的或对比或线条变化等来达到。相对而言,大多时候会少些纵深感。
3,留意观察被摄主体的趣味点。这一点很是关键。正因为表述的是微观世界的小主体或是(大主体)局部。因而,趣味点的突出是引观者“眼前一亮”的出彩点。
它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这样的还有许多这样……这里需要铺垫下关于微距拍摄的一个小常理。以佳能百微为例:在百微镜头上有个拍摄距离刻度开关(如图)上有二个刻度:0.31m-无穷远;0.48m-无穷远。这二个刻度的含义是:一个是镜头最近(微距)拍摄距离0.31m。一个是(正常)定焦最近拍摄距离0.48m。这也就是说,百微镜头的微拍范围是在0.31m-0.48m之间。而最近拍摄距离指的是:被摄主体到焦平面(也叫镜头焦平面)的距离(如图),而不是被摄主体到镜头前端的距离。镜头焦平面通常在相机顶端的标识。
微距摄影,易在可以“足不出户”的拍摄,难在需要有个不同其它题材摄影的“眼力”在尽乎平面上拍出彩来。
(原创图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