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起源,如何评价蔡徐坤成为NP的队长?
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资本强迫我喜欢的人。 有人说是因为他是选秀出来的,但同样选秀出来的张靓颖,李宇春,甚至曾轶可,都有自己真正的粉丝,是真正欣赏他们的粉丝。选秀的目的是发现一些人的才华,而发挥他们的才华,帮助他们成为明星。
而到了蔡徐坤这里,却都变了。来看看的他的履历: 2012年,参加《向上吧少年》,开始娱乐生涯。 8月参演偶像剧《童话二分之一》 14年参演电影《完美假期》 16年发行专辑《new world》 17年,主演《我们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 18年参加《偶像练习生》,出名 一个艺人,没有一首拿的出手的歌曲,没有一部演的好的电影、电视剧,不擅长主持,不精通舞蹈,然后……他就火了,硬生生的火了。为什么火,可以看到,他的经历,就是为了火而火。
明星要有单曲,好,发行单曲,虽然不好听没人听。明星要有作品,好,拍个电影,虽然幼稚没人看,明星要演电视剧,那就随便拍个电视剧,管他收视率怎么样。 好了,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名了。然后资本钱一撒,铺天盖地都是他的新闻,每天无数蔡徐坤的推送到你面前,无数广告推到面前,就像走到哪都有人在耳边对你大喊:“告诉你!这是个明星!你赶紧喜欢他!必须喜欢他,快点!” 我凭什么喜欢他?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我喜欢听他的歌,几十遍几百遍,我愿意去粉他。我喜欢何炅,是因为他主持能力强,虽然他歌唱的不怎么样。我甚至喜欢曾轶可,因为她写词写的好,虽然歌唱的太难听了。
可是蔡徐坤不一样,所有的媒体都在拼命的告诉你:他就是大明星,他代言很多产品,他很火,你必须喜欢他。我就很迷茫,你要我喜欢他什么啊,帅啊?是帅没错,然后呢?凭什么?各大影视榜,音乐榜上全是他的名字,一亿人都喜欢蔡徐坤,他的歌每天都是第一,你还不喜欢?快想想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有那么一刹那我还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跟不上时代了,为什么排行榜的前几位的歌,都那么难听啊 还有现在的粉丝文化,其实也是资本造出来的,推出来一个人,一造势,铺天盖地的攻势,年龄小的孩子很容易就被攻陷了,但他们也是被动的,是资本造势的结果。 我曾经问过一个喜欢蔡徐坤的小女孩,你喜欢他什么啊?她说:帅啊!我说帅的人太多了,单单喜欢他,还有别的原因吗?她迷茫了一会,说:我同学都喜欢他啊,而且他特别火,所以我也喜欢,而且他特别宠粉。我说宠粉有表现吗?她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新闻都说他宠粉。
网球与篮球到底谁才是第二大球类运动?
讨论第二运动这种问题,没有什么意义,除了足球外,其他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其实都没有普遍性,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只能看你自己喜欢什么运动,其实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就成了站队问题了,没有意义。
有人用网上搜索啊,职业联赛收入啊之类的,说明问题,对也不对,这只能代表一部分情况,这些问题,和当地国家的经济情况相关度很大。
像欧洲几个发达国家,美国,中国,日本这些国家,有一个受欢迎的联赛,那么营收超过整个非洲,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真能代表全世界吗?
网球因为在欧洲的影响力大,所以很多人认为网球也很受欢迎。
印度12亿人,非洲小10亿人,南亚其他国家,孟加拉,印尼之类的,也有好几亿人,几乎全世界一半人口,几乎都不参加网球运动。
另外,其实中国都应该算进去,我身边真的很少听说,有人看网球的,看网球的,基本都是有更喜欢的别的运动的,除了专业体育记者外,网球基本上都是凑热闹,甚至凑热闹指数,也未必更高。
比如这回中网比赛,张之臻击败了英国第一,闯进中网16强,和一号种子蒂姆比赛,我各处基本看不到相关新闻,完全被女排,还有田径世锦赛的风头压过去了。
另外,很多人认为美国参与网球的人也多,这也是个有问题的观念,只能说网球参与度不低,在美国网球的地位,远远不如篮球,以及网球在欧洲的地位,甚至可能还不如足球在美国。
还有篮球,在中美受欢迎,没问题,中美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大,但是加起来,毕竟也就16,17亿人,世界的1/4还不到,何况在美国还未必算得上第二运动。
网球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不受欢迎,几乎是0关注度,篮球也未必高到哪去,比如非洲,下面是一位知乎用户在尼日利亚的职业篮球赛场拍下的照片,观众席上几乎没有人,你说篮球在那边能有多大影响力。要知道尼日利亚已经是有2亿人口的非洲第一大国了。
讨论第二大运动,没什么意思,就像讨论NBA历史第二人一样,谁都提不出一个能让大部分人认可的标准和结论。
怎样做好自我介绍?
1.大方自信,抬头挺胸,自信的人会使人有一种信服的感觉。
2.大大方方的说明自己的爱好,使别人了解到你的爱好,对你的个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例如:假如一个人热爱运动,会给人一种阳光外向的即视感。
3.要风趣幽默,待人礼貌,这样可以拉近与人的感觉,幽默会为你加分。
4微笑,笑容使人温和平易近人的感觉,使别人更容易接纳你。
蔡徐坤这个梗的由来?
蔡徐坤拍摄了一个打篮球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他打篮球的动作受到了很多硬核篮球爱好者的嘲讽,因此从你打篮球像蔡徐坤延伸到你xxx像蔡徐坤,来表示这个人真的很差劲或者其他的意思,是极为嘲讽的一个用语
男篮为啥都叫指导?
指导更是一种尊称,教练更像一种职业。
其实指导一词并不局限于篮球,是中国体坛对教练的一种普遍称呼,尤其是普及性较高球类运动,指导的名称大家都耳熟能详,如男篮宫鲁鸣宫指导,足球李铁李指导,乒乓球刘国梁刘指导。
现实生活中叫指导更显尊重,一般用于大赛中会临场指挥的主教练,是对于给你科学专业的方法,正确指引方向的教练的尊称。而教练成为则更偏重于训练过程,一般基层的运动队教练也不被称呼为指导。
举例说明,有人问:“你的教练是谁“?回答:“我的教练是郭指导“,所以指导更像是一种尊称,教练更像一种职业。
指导说法起源关于指导一词的来历网络上众说纷纭,比较被认可的有两种观点。一是说新中国初期照搬苏联的体育制度,沿袭了知道这种说法;二是说与军队体工队制度有关,“指导”又相当于“政委”。这两种说法有道理,我国确实学了很多苏联制度,建国之初我国体育人才确实以体工大队形式存在。但仔细分析查证发现,并无确凿证据,无法充分证明这种观点。
之前网上报道过一篇文章,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指导一词,是民国体育文化的产物。“指导”一词在民国报纸的体育报道中很常见。
1933年10月17日的《北洋画报》第二版就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图说是:“参加全运会之沪篮球指导前两江名将邵锦英女士。”
《益世报》1931年3月16日第7版,还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即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篮球指导张子谦,“卷入”了一起球场斗殴事件,无端被诬,遂上书山西教育厅厅长为自己伸冤。
综上所述,称教练为“指导”的做法应该跟苏联和军队体工队没什么关系,是我国沿袭民国以前的称呼办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