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背包客博客,哪里有冷门的景点推荐一下?
虽然说现在计划五一出行的路线还有点早,但是你这种向往美景的心情还是需要鼓励一下的。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对大家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所以,想找一个冷门的,人少的景点还真是不易。
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带,因为交通的便利,是国内大多数人旅行的首选。其实,五一的时候,来西部旅游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西部特别是甘肃青海,除了个别几个网红景区,大部分地区还是鲜为人知的,当然也不会人山人海。
比如,节假日要避开甘肃的张掖丹霞、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嘉峪关城楼,避开青海的青海湖、茶卡等景点。这里来,你看到的最多的应该是人头。
你可以选择去甘肃祁连的卓尔山、牛心山,青海的贵德、坎布拉、哈拉湖、外星人遗址、水上雅丹和双色湖。
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出发,建议可以从兰州或者西宁租车,第一天去美丽的卓尔山,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第二天,你可以绕过网红青海湖的二郎剑和黑马河,从刚察窥探青海湖的神秘面纱。之后经过天峻大草原,到达德令哈住宿。早上参观完海子纪念馆,你可以有一天时间去欣赏哈拉湖的美。
景色太美,也不要贪,记得看完了哈拉湖,返回德令哈,路过看看外星人遗址之后,晚上要赶到大柴旦住宿哟。
第四天,从大柴旦出发,开车220公里,沿着315国道去乌苏特水上雅丹吧。
途中,你可以领略一下网红315青海段的美丽风景,在网红拍照点留影是必须的哟。
水上雅丹的美,只有你亲自去了才能体会。如果时间充裕,你甚至可以住在景区,感受一下水上雅丹的日出日落还有漫天的星斗。
如果还不过瘾,那就再往西走,大概25公里,到达西台。西台以西十公里,有着绝美的双色湖,记得要带无人机哟,要不然双色湖的美,你是看不到的。
好吧,到了这里,基本上看美景的瘾是过足了吧?如果还有时间,你可以去茫崖,看看翡翠湖。
乌苏特水上雅丹距离茫崖还有300多公里,2020年五一只有5天时间,你还要回家呢。
返回的时候,你可以从乌苏特雅丹沿着314省道,路过南八仙,看看大柴旦微缩版的翡翠湖也是不错的哟。
这就是给你的五一出行建议,不知道你心动了没有?
你是不是一个穷人呢?
不瞒你说,也不怕你笑话。物质生活上,我承认我是一个穷人。精神生活上,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富人。
日常生活中,低配版的财务自由,只能过低配版的生活。
我是一名五十九岁,退休的老阿姨。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只有两千四百八十五元。要是没个病没个啥事儿的,生活开销还满够花。要是有个病有个灾儿的,这点工资就得抓了瞎。
目前,我住在不足六十平米的小窝里。穿的是最廉价的衣服,吃的是最普通的粗茶淡饭。
我的周围像我这样生活的平民百姓,不在少数。就像我住的这个平民化小区,小区里面,包括外面的马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对于我这个退休老阿姨来说,低配版的汽车,咬咬牙我也买得起,但我养不起!仔细想想,似乎又没这个必要。
没事的时候出行,主要是靠自己的双腿,11路来完成。有个事啥的话,就嘀嘀打车。觉得自己这样这既锻炼了身体,又省下了人民币。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绝对是属于低层收入人群中的一员。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生活的热爱。
倒时常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滋润。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贫困的窘迫。生活没有压力,小日子就是快乐的。
平民的小日子,无外乎就是有个温暖的小窝,吃饱喝足,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没事的时候,养养花,听听音乐。偶尔,也会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里,为自己沏上一杯下午茶。
钱多咱就多花,钱少咱就少花。有钱的时候把日子过好,没钱的时候把心情照看好。
有钱人吃鲍鱼龙虾,咱低配生活的,就吃点小鱼小虾。慢慢品尝,味道也不差。
有钱人住的是高楼大厦,别墅豪宅。低配生活的就是有个温暖小窝,能遮风挡就足矣!
知足常乐,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不攀,不比,不羡慕,更不嫉妒。
我是一个豁达,优雅的老阿姨。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在世俗里,不慌不忙地,慢慢变老。
如何定义一个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过硬,我想,就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感到一个好玩的老师,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水到渠成。
那么,怎样才做到一个好玩的老师?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课本该是所有的学科课程当中最好玩的一门课程,语文老师同样应该是个好玩的人,老师要变得好玩,就要不断地阅读,通过阅读使自己变得丰满一些,变得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批判与舍弃,使表达变得通俗一些、有趣一些、幽默一些、好玩一些。
“好玩”的教学要进入具体情境才会发生
上课,我选了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热身花的时间往往要比在自己的班级多。我原本的设计是,教材事先不发,穿一身老头子的服饰,在黑板上板书“老头子做事”几个字让学生猜一猜,这后面可以填上哪几个字使句子完整起来,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后再将教材发下去,然后一起研究,今天这老头子会怎样跟大家一起来研究语文课,我觉得这一定是很好玩的。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们的语文老师看课文过长,就将教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读一遍。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怎么玩?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同时请他们将自己做的席卡放在学桌上,相互认识一下。并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走进课堂,看到我这个小老头有什么感觉?有同学说,感觉穿得比较特殊,有同学说穿得比较好玩。于是我又问,想不想知道,今天这小老头,会跟我们怎样来上《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同学们都说,想。
在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的时候,我边巡视边思考,这一课,怎么跟这班孩子玩呢?巡视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有几位同学在教材上,写下了“马”“牛”“羊”“鹅”“鸡”“苹果”等词语,于是我就决定这一课,就跟同学们一起来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具体情境中,体现你的智慧,就能让课堂变得意想不到的好玩儿。
“好玩”的老师,会在文本中找到独特的乐趣
《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另外还有一个文本的翻译是《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这两个标题,两种不同的语气,是“总是对的”,还是“总不会错的”好呢?是不是可以引导同学讨论一下,我们在教参上、网络是找不到的。只有我们带着一个好玩的心态去阅读的时候,才能找出文本中这些有趣的好玩的地方。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所以我拿到一个文本的时候,总是会想这“文本最精彩的段落、句子、词语在哪里”。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所理解的“精彩”也是不一样的。所谓读出自我,并不是要我们将文本中的人物、意象变成自己和自己所处的那个环境和意象,而是我们在阅读中从这个人物和这个意象中联想到了我们哪个方面的人生经验和体验,或者曾经读过的、看过的、听过的,而未必就是我们自己直接的经验。”
印刷术和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有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别人的分析文本、教案、PPT,甚至微课资源。于是,一些老师慢慢地弱化了解读文本的智能和热情。人与人的智能原本是没有多大差异的,差就差在心态上,一个人如果总是以一种好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教学,他就总是会想着了解,尽可能多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了解生活,只有这样才可能慢慢地了解课堂,了解教学。
“好玩”的老师,必然是有强劲学力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要适度地在学生面展现自己才华。学生喜欢有本事的老师,喜欢好玩的老师,所以凡是学生会玩儿的,作为教师都应该会玩。学生能玩的你也能玩,就可以缩短与他们的距离。要提供新的玩法,你就得会玩,你要会玩,就要不断地吸纳,没有丰富的吸纳,就不可能有新的产出。
一个人好玩不好玩,有基因的问题,更有一个善不善于学习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纷繁的教育生态中不失初心,不致迷茫,唯一的路径就是阅读和学习。我始终认为,阅读是同智者对话的最佳途径。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更确切地说是借口,而“没有时间”阅读和学习,因而我们的课堂也就变得越来越没有乐趣。
一个好玩的老师是会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是杂家,应该是学生仰慕的“学者”--学习者。我年近花甲,不仅有博客,有微博,有微信,有个人的网站,还有自己的手机APP。今天,我们的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我们充其量也就是一移民,如何融入他们的生活,如何用我们的生命影响他们的生命,唯有阅读和学习。
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概念和技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就去学习研究这些概念和技术,这两年,我几乎将国内出版的关于大数据的权威书籍都翻了个遍,至少当人们谈起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大数据,我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在大数据背景下,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依然用上个世纪的知识和技术来同21世纪的学生来玩,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
如果我们想成为为学生未来人生提供帮助的重要他人,我们首先就得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一个具有强劲学力的学习者,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玩的人,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变得好玩起来。
“好玩”的课堂,是可以滋养学生生命的
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
好课要有“料”
“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必须明白“我”就是课程,“我”就是课程资源,同样,课堂当下发生的,每一个教师之外的存在,也是课程,也是资源。问题是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如何来调动和使用这些资源。
当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阅历的基础上的。语文教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丰富的人文素养,像夏昆老师那样的教育热情、那样的多才多艺,他们的课堂就可能是有个性的,多姿多样的。
课堂要“有趣”
所为趣味性,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其是儿童,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总是习惯了搬教参,甚至现成的教案。于是我们就慢慢丧失了对教材深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无趣”与“无情”慢慢导致了我们课堂的枯燥乏味,诱导了学生的漫不经心的,被动接受,敷衍了事。
一位教政治的老师在执教高二《社会发展规律》一课的时候,一开始通过PPT给学生呈现了一叠钞票、一把枪、一只手机、几个儿童、国际诺贝尔和平图标、课程表六张图片让学生尝试分类,连我这个观察者开始也给陈老师搞傻了,怎么去分类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归类各有不同,但都有他的理由,也有不少学生猜不到,没有发言,但没有发言不等于他不在思考啊。“有趣”的资源就是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
课堂要“有变”
“有变”说的是一堂好课的每一个环节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动态生成”。一堂好课是一定会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教学面对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们怎么可以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呢,又怎么能够按照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呢?
其实,有变的课堂就是要打破我们对他人的迷信,对标准的迷信。我们的课堂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模式,不能用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认识自己。
人到六十五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吗?
谢邀!
人生的“分水岭”就是人生分界线,人生转折点的意思。
分水岭与年龄无关,有的人到了六十五岁仍没有分水岭,有的人十几岁就遇到人生分水岭。
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中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在孔子那个年代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担当。这是那个时代的理解。
现代多用于形容到了三十岁应该成家立业,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发现。30岁应该是人生的分水岭。
可是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相同,很多人到三十岁,依然浑浑噩噩,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有的人即使没到三十岁,已经规划好了人生,未来有了方向。
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选择,都有可能成为人生的分水岭。
《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马克.曼森在年轻时沉迷于打游戏,无法自拔。某一天,他突然意识到,真正让他沉迷游戏的不是游戏内容本身,而是那种不断战胜自我的感觉。
在认清了这个以后,他进入自我成长行业,开始写书和博客。2016年,他的博客网站每月的访问量已达到200万。
从游戏到写作的转变,便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有的人将高考视为人生的分水岭,考上名校的,从此进入另一种人生;没考上的,早早进入社会,体验人生疾苦,职场风霜。
有人的分水岭是大学毕业。有的人毕业就找到很好的工作,有的出国留学名校,有的考研成功。当然也有的随波逐流,即使满腹经纶,毕业后却落入平庸。
人生的分水岭因人而异,但无论怎样,那些最艰难的时刻,一定要咬着牙挺过去,挺过去,你的人生就翻越了一道分水岭,以后便是柳暗花明。
如果挺不过去,放弃了妥协了,人生就会一直灰暗,一直没有还手之力,也就没有所谓的分水岭。
如何看待小人害人还倒打一耙?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不害人,不倒打一耙还是小人吗?这是小人的典型特征,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善良去评价小人的行为。那样,会颠覆自己的三观,改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小人,古已有之,并不是当今社会的独有产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君子和小人。读过《论语》就会知道,孔子和其弟子多次论及小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当然,论语中论述的小人跟本题的小人可能概念不能完全相等,但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阴险自私,自我功利。
其实,小人是很可怜的。他们为什么做小人,有天性因素,也有生活因素。比如性格阴暗,就是先天的,而为了往上爬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有点生活所逼的因素。就如题中的小人,他为什么要害人,害人以后为什么还要倒打一耙,不排除有后天的生活因素,比如为了取悦领导,为了当官,目的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人是可怜人,但是可怜人有其可恨之处!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小人呢?以下几个原则不可不知。
第一,给个笑脸。就是说,表面称兄道弟,维持一团和气。遇事多告罪,少得罪。但是不要深交。有点友谊基础,他就不好向你下手。
第二,嘴巴严点。跟小人打交道,切记不要满嘴跑火车。嘴巴一定要严,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要有技巧地说。
第三,留个心眼。留个心眼就是,永远不要告诉小人你的底牌。也就是说,要给自己留个后手,小心他害你还倒打一耙。
第四,手腕狠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付小人,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你敢对我背后下黑手,必须给他雷霆一击!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